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CX县审计局对CX县乡镇供水总站2018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经审计组艰苦鏖战,查实了该县水利系统腐败窝案,挽回经济损失133.06万元,县水利局原局长、乡镇供水总站原经理,因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他5名水利系统工作人员因虚报维修支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本文以案例形式分析地方国有企业当前内控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地方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控机制提供借鉴。
一、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内控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地方国有企业基于自身特殊属性,肩负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保障民生福祉等特殊使命,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构建及有效执行是保证企业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基石。
一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进一步相互丰富和完善,最终保证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形成科学管理、健康运行、和谐发展的制度体系。
二是有利于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和多个时段的监管和控制,尤其在资产采购、存储发运、领用、后期盘点和维护等重要环节必须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因此严格建立执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能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障企业稳定经营。
三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控机制建立的基础,其有效执行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同时能够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策划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有利于强化企业员工职业责任和行为规范。健全的内控机制能够保障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职权以及承担的相应责任,同时精准的内部监督能够预警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和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行为,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履职风险。
二、当前地方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地方中小国有企业规模较小、转型困难、管理层级多以及竞争力不足等特点,在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2019年10月,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即“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要求中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参照《实施意见》建立并实施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但审计发现CX县乡镇供水总站内部控制体系顶层设计线条粗放,现有制度均以政府为主导规定的法律法规,未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内控制度。如审计期间该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仅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效能建设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未建立企业设备设施、材料物资采购以及管理维修、报账流程等相关制度,以致5名乡镇中心供水站工作人员钻制度的“空子”,虚报维修支出69.01万元。根据审计移送线索,县纪委监委分别给予5名违纪人员党纪、政纪处分。
(二)财务管理不严格。企业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以营运资金管理为手段,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为准绳,保证企业账目的真实有效和完整性,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和持续健康发展。然而财务管理是受多个利益相关人的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审计期间CX县乡镇供水总站财务管理混乱。表现在收入管理不规范,2016年至2019年收入未入账金额达3539.64万元,且无法提供完整的收入信息核算资料和资金具体去向。支出管理不规范,审计发现CX县乡镇供水总站2017年以来,采用虚构项目、虚假验收等方式虚报支出100.2万元;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未全面反映该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产现状,且固定资产核算不真实,安全饮水项目902.83万元未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资金管理不规范,下辖的8个乡镇中心供水站出纳人员未将收入及时、足额存入对公账户,部分营业款在出纳个人银行账户内实现收支。审计组针对问题向该企业提出加强财经法规学习、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下属单位的日常监管、实施内部审计等建议。
(三)内部监督不完善。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加强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检查评价,及时整改内部控制缺陷、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推动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但在对CX县乡镇供水总站审计中,审计组通过对内部监督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发现该企业内部监督功能基本失效,突出表现在工程建设监管机制缺失。如在供水工程、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相互制约监督机制缺乏,在利益输送下,一把手擅权专行、嚣张跋扈,相关负责人视党纪国法、人民利益为儿戏,甘愿“被围猎”,甚至共同犯罪。造成部分工程项目建设以化整为零、虚假竞争性谈判、直接发包的方式违规招标。参与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权责不分、职责不清,对审批流程、权限无控制,以致发生合同签订不规范、无依据变更施工企业和项目内容、虚假验收、虚假签证等严重问题。县纪委监委根据审计移送线索,严肃查处相关问题。
三、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内控机制构建与完善对策
新形势下随着国企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地方国有企业期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快建立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相适应,与企业自身业务经营实际相匹配的内部管控机制,并且保证制度切实有效地执行。
(一)要把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地方国有企业在重构内控机制过程中,必须坚定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从而推动“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董事会决策中心作用、经营层执行中心作用、监事会监督中心作用”有效发挥,进而形成企业自上而下、层次分明、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体系。
(二)要与时俱进优化完善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地方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特殊属性,在构建内控机制上,要紧紧围绕企业战略,聚焦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就具体操作来讲,企业应当全面梳理整合内控、风险和合规管理相关制度,及时将法律法规等外部监管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在具体业务制度的制定中,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参照,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关键人员在授权、审批、执行、报告等方面的权责,重点强化采购、销售、招投标、投资管理、资金管理和工程项目等业务领域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工作机制。
(三)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内控机制执行的制度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因此要确保国有企业内控机制有效执行,必须构建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内控监督评价体系。要建立出资人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每年组织专门力量对企业经营管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内控体系有效性抽查评价,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加强企业自身监督评价,每年应以规范流程、消除盲区、有效运行为重点,对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自评,同时强化信息化管控,准确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内控缺陷、风险和合规问题,并落实问题整改。要构建形成监督合力,推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贯通协调各类监督,把监督融入岗位、融入业务、融入管理之中,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监督闭环。(来源:原创 李升 审计观察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审计局)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