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对于COSO“衡量内控系统有效性,需评估各要素和相关原则是否存在并持续运行”的理解

2025-05-09 08:29:23

浏览量

6461e71b8c93e.png

COSO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指出,“衡量内控系统有效性,需评估各要素和相关原则是否存在并持续运行,以及是否以整合的方式共同运行”。对这点,我之前有疑惑,难道我做个简单流程的内控有效性评估,比如仓库发货流程,要把内控五要素和原则都评估一遍吗?

image.png

按COSO内控框架,内控的五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每个要素有相应的原则,总共17个原则,每个原则还可以分成好几个部分。五要素我之前写过,请点这里。

以仓库发货流程举例,原则2,“董事会应展现出其独立于管理层,并对内部控制的开展与成效实施监督”,与发货流程关系不大;原则3,“管理层为实现目标,应在董事会的监督下确立组织架构、汇报路线、合理的权力与责任”,仓库发货流程的组织架构相对简单,评估相关组织架构是否在董事会监督下确定,董事会和管理层如何分配权力和责任等,好像太隆重了,必要性不大;……

控制环境的几个原则跟发货流程并没有直接的强相关,因此实操中,评估发货流程的有效性,我不会专门评估与发货流程相关的控制环境。

我一般是先去了解目前的发货流程是怎样的,做个穿行测试,看看发货流程是否如访谈或制度描述的那样,同时穿行测试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发货流程。然后做风险评估矩阵(RCM)来看看目前的流程是否有内控漏洞,并与被审计部门沟通协商后提出整改方案。

整改一段时间后,再去看看整改效果如何。

另外整改完成后,会针对关键控制点做测试。关键控制点在编制RCM时会列出来,测试程序(方法)可以事先编制,届时让经验较少的内控师去执行测试程序,查看流程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如果做内控审计,方法基本差不多,差别在于RCM和关键控制点的测试同时做,然后审计发现中既包含内控设计缺陷,也包含执行缺陷。因为内审一般是按项目走的,每个项目要及时完结出具审计报告,一般不会等整改结束后再去测试流程的执行情况,可能是之后做个简单的follow up。

实操跟COSO不同,是我实操不严谨,还是COSO的要求太理论了?

我后来想明白了,我的实操和COSO都没有错,而是站在不同的高度或涉及的范围不同,产生的差异。

1. 从公司整体评估内控框架的五要素和17个原则,较全面和经济可行

当我们对公司内控体系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按照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评估各要素和相关原则是否存在并持续运行,以及是否以整合的方式共同运行”。我们从整体上看控制环境,评估控制环境的5个原则是否存在并持续运行;看风险评估,评估组织是否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并分解和传达给相应层级的管理者,组织如何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如何应对潜在的舞弊风险和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改变等;看控制活动,……

所以SOX项目将内控评估分成公司层面、IT管理和流程层面。公司层面和IT管理层面会从5个要素分别评估。

当评估具体流程时,无需逐一评估与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等,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流程对应的具体风险及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活动等是否充分和有效。

当整个SOX项目做完了(按SOX法案要求每年都要做一次),公司的内控五要素都覆盖到了。

2. 评估具体流程时,更关注相应的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监督等,但并不表示将五要素割裂。

比如评估发货流程时,内控师去访谈仓管员和仓库负责人,除了问发货流程,也可以延伸问问,比如:问产品的相关问题,看看他们是否了解公司的产品问提货人都是些什么人,大客户的提货周期等,看看仓管员的观察能力强不强,是否会主动思考问题;了解之前仓库是否出现过货物盘亏和丢失等问题,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与控制环境相关,如果仓管员(尤其是仓库主管、仓库负责人)只知道发货,其他一概不清楚,我们会得出初步印象仓管人员不太胜任,公司的人员培养和考核机制有待提高;如果仓库出现了问题,没有人受到处罚,公司问责机制不健全。

内控师在具体的流程评估中获得与控制环境的相关的信息,会应用于控制风险的评估,当实施公司层面评估时将搜集更多的控制证据、执行更多的测试来评估控制风险相关的控制有效性。

3. 当某个流程或业务模块发生了问题,需从五要素分别评估和查找控制缺陷,并提出整改方案。

通常情况下,五要素中多个要素出现缺陷,才会导致差错或舞弊产生。

内控立方体列上了企业的各层级,表明无论是公司层面(Entity Level),还是区域、业务单元或功能模块都适用内控五要素。事实也是如此,我做案例分析,无论分析什么问题,都可以从五要素出发,分别评估控制的有效性和发现控制缺陷。仅凭经验或感觉可以找出1个或几个大的控制缺陷,但是较难保证评估的完整性。

*  按SOX的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每年实行内控自我评估,但法案并没有指定必须用哪个内控标准,但是大部分公司采用COSO的内控框架。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