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水平,南宁市财政局主动作为,通过强化组织协同、深化制度执行、严控报告质量、推广标杆经验等系列举措,有力提升了全市内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防范风险、提升治理效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筑牢监督防线,凝聚协同共治合力。南宁市财政局着力构建内控监督联动机制,联合市审计局、市巡察办等部门形成监督合力。市财政局将内部控制明确列为年度财会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市审计局将内部控制纳入年度专项审计内容提供专业支撑,市巡察办将内部控制列为年度巡察必查内容,以更全面、更严格的监督视角,督促各单位加强内控建设。多部门协同发力,有效压实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主体责任,推动内控报告编报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同时,采用“财政主抓部门、部门指导单位”的“回头看”工作模式,组织全市单位开展自查自评与交叉互查。针对发现的内控缺陷,建立“检查—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明确整改期限,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得到切实整改。此外,依托决算、资产等系统数据进行交叉校验,严把报告质量关,确保报告同口径差异率均低于10%,报告真实、准确、可靠。
二是深化制度执行,筑牢风险防控根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24年度南宁市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合同、建设项目等六大经济业务领域的内控制度覆盖率达99.39%。关键经济业务领域内控制度体系基本健全。通过狠抓制度落地,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例如,在预算管理方面,制度的规范执行使预算编制更科学、执行更加有序,有效避免了预算资金的浪费与滥用;在资产管理方面,确保了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内控制度的深化执行,全面提升了资金使用效能,为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突出成果转化,树立行业标杆典范。南宁市注重挖掘推广内控建设典型经验,充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例如,市卫健委首创公立医院内控管理手册,全面覆盖医疗、科研等12项特色业务,强力推动“业财融合”,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内控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开展医院内控现场复评,问题整改率达100%,展示了严格落实内控整改的决心和成效。邕宁区法院建立动态管理廉政风险清单,对高风险岗位实施强制轮岗,并建立“岗位职责+风险防控”双清单机制,实现了权力运行全流程监督。这些典型案例的推广,有力促进了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整体内控水平。
四是赋能管理升级,释放内控治理效能。通过系统化的内控建设,南宁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实现全面提升。资金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有效防范资产流失和资金浪费情况;预算执行更加精准,确保了财政资金能够按照预定目标高效使用;财务队伍专业素养持续提升。尤为重要的是,“按程序办事”的合规文化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各单位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从根本上提升了单位的治理效能,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下一步,南宁市财政局将继续以内控报告编报工作为抓手,引导各单位从“被动合规”向“主动优化”转变,持续完善内控体系,不断提升内控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