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给企业梳理内控流程实务过程中,碰到一个较为有意思的流程管理问题,遇到的具体流程是生产委外供应商准入流程。
在我们梳理此流程前,企业内部已完成了一次流程梳理,已明确流程关键环节与节点,包括委外厂商开发申请、委外厂商寻源、委外厂商资料收集与资质评审、样品认定、量产评定、以及委外加工协议草拟与签订等。
该企业产品生产技术非常高,对委外加工厂商要求自然很高,包括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环保、财务、产能等方面。
一套委外加工厂商准入流程搞下来,涉及部门与岗位也很多,包括计划运营、生产车间计划、技术工艺、制造工程、采购部门、质量部门、法务、财务、EHS等,每个部门都从其专业领域把控委外厂商准入可能面临的风险。
我们对其梳理流程初步评估后,认为基本也没有什么问题,流程各环节与节点职责分工明确,也具备了很好的内部牵制效应。
但企业运营部门人员反馈流程跑不动、运行效率低,经常出现部分流程节点人员处于等待状态,委外加工产能需求逐渐加大情况下,非常影响公司生产运营效率。
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流程跑不动、运行缓慢低效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每当流程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事项需多个部门同步参与时,没有人主动发起,到最后变成需求部门被动发起!
另一方面是流程中没有人主动跟踪流程走到哪里,到最后还是变成需求部门被动过来问,督促流程往前走。
之所以出现此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缺少流程owner角色。
那什么是流程owner呢?
简单来说,流程Owner是指在对某个特定业务流程负责的个人或团队,其主要作用包括:
流程跟踪:跟踪与督促流程的执行,确保流程按照既定的设计要求运行。
问题解决:在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主动组织分析与解决遇到的问题。
沟通协调:在必要时,需要与流程涉及的相关部门或团队进行沟通与协调,让流程中各部门及团队能够协同起来,以确保流程的顺畅运行。
绩效评估:参与评估流程的绩效,评估流程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效果,基于评估反馈,提出流程改进的建议,以确保流程绩效得到持续改善。
由此可见,流程OWNER角色确实挺重要的,比较类似项目经理角色。
那谁来担当流程owner角色呢?
在认可流程owner角色价值后,让谁来担当流程owner角色呢,恐怕又是一个问题。
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经过一阵沟通,没有哪个部门愿意担任委外厂商准入流程的owner角色。
采购部门不愿因担任,理由是我不专业,毕竟委外加工涉及的专业性太强!
车间计划部门不愿意担任,理由是我只负责对内,不对外!
质量部门也不愿意担任,理由是质量部门负责参与质量把控,委外加工厂商准入涉及事项太综合,难以有效担任!
.....
大家都在争相将该角色往外推。
但最终还得明确下来,后来职责给到计划运营部门,并外聘一名专业的业务外报专责,负责接受车间委外加工需求、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委外厂商资质与试产评审,草拟合同,并发起合同评审,同时跟踪流程运行效果。
选择流程owner时,需要考虑流程的具体内容、组织结构、流程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等因素。
不管谁担任流程owner,都需要确保其有足够权威和资源推动流程成功执行和持续改进。
最后
做个反思,有时候,我们企业在梳理内部控制流程时,可能会过于侧重流程职责分工与牵制机制,但协同可能会考虑的不够,或者嘴上要求协同,但实际行动却并非如此,结果综合来看,流程运行效果并不尽人意!
若针对每个跨部门流程,明确流程owner,由流程owner负责协同流程中各部门或团队职能,这样既能确保流程运行的风险控制要求,又能确保流程运行的效率性需求。
所以,设计跨组织的业务或管理内控流程时,请不要忽略流程owner!本文来源:综合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