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预算控制,不仅仅是控制,一起领略预算管理七大价值!

2024-01-28 08:21:10

浏览量

621dae8fd56cf.png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预算控制作为八大类控制措施类型之一,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同时,出具了专门的应用指引纳入企业内部控制18项应用指引。

由此可见,预算管理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

但遗憾的是,在很多企业,预算管理工具要么未被使用,或者未被充分使用,有些似乎流于形式,或走向控制极端,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

想必,在企业里,我们是否经常会听到以下类似的声音呢

销售部门:外部环境变化太快,做预算,没有意义,今天做了,明天就变了,基本白做

财务部部门:做预算,太耗费我们财务人员精力了,加班加点才搞出预算表

业务部门:做预算,不就是专门用来控制和约束我们部门费用支出的么

某领导:做预算,让财务部弄弄不就好了嘛

审计部门:做预算,只重视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预算松弛现象较为普遍

董事长:做预算,没有看到预算的价值,反而感觉似乎被预算束缚了

....

核心原因,还是缺乏对预算管理价值的系统认知,而是仅将其理解为控制和束缚!

预算管理到底有哪些价值呢?

接下来,一起领略预算管理七大经营和管理价值!

价值1:战略承接与牵引能力

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承接企业组织战略与计划目标,预算管理就像指南针,牵引企业航向正确的方向。

预算不仅仅是一组数字,它是对企业商业计划目标落实的有力支撑,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和商业计划必将是空中楼阁。

所以,预算更不是束缚,它是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未来的一个强大的工具。

价值2:提升经营预测与决策能力

预算的前提是预测,包括外部市场环境预测、各项业务预测等,缺乏合理的预测作为基础,预算必将成为拍脑袋式决策行为

要确保各项业务及最终财务预算合理准确,企业应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经营预测机制,如何有效预测外部市场空间、产业发展、以及自我预测等等,恐怕不仅需要一套好的方法论,还需要人员素质能力要跟上。

随着预算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和水平提升,倒逼企业经营预测能力的提升,预测能力提升,企业决策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价值3: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当今商业环境变化很快,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剧,面对不确定性,不能放之任之,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做到提前对风险有嗅觉、感知风险征兆并预警。

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预算管理面向未来,未来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在预测及预算过程中,需要对未来风险及其变化进行预测,进而有针对性的配置资源;同时,面对不确定性变化,又可借助滚动预算方式调整风险管理资源配置。

从风险管理视角看,预算是企业航行的舵手,决定着企业的航线与速度,避免航线偏离主轨道,以及航行速度过快或过慢所带来的风险。

价值4:打造经营闭环能力

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组织从经营视角有效实现闭环管理,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管理工具了。

预算管理能够贯穿于企业所有大小事项,大到三至五年企业战略规划、中到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小到企业每一项目,每一类业务安排、甚至到每一笔订单交易,企业都可借助预算管理工具,从资源配置或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事前计划目标、事中执行控制及事后目标评价的经营闭环机制。

事前通过预算制定,促进作出科学决策;事中通过预算执行监控,做到及时纠偏和修正,始终航行在正确的航道上;事后通过预算评价,帮助总结和改进提升。

价值五:提升组织协同能力

企业组织任何一项投资或经营活动,都需要明确目标、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所需资源,并转化成预算。

任何一项预算的制定过程,都是对各项业务战略、行动计划及资源配置的有效平衡与考量,将组织各层级、利益相关主体(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制造部门、技术研发部门等)聚焦到企业整体目标层面,确保各层级、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目标服从企业整体目标,促进组织协同,实现"1+1>2"效果。

价值六:促进组织内部沟通与交流

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控、预算分析与复盘、以及预算评价等环节,若能保持有效日常运转,客观上将促进组织上下级间、横向组织间的沟通与交流。

预算编制的过程,会有争论、有博弈、也会有群策群力,归根结底还是围绕组织整体目标如何达成以及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预算执行过程,预算执行单位与预算管理部门间,一定会保持预算执行情况沟通对话,确保预算执行符合既定目标。

预算分析、复盘及评价过程,是公司整体层面、各组织间相互PK的一个环节,在企业经营分析会上,大家一起唇枪舌剑,你论我道,畅所欲言,最终目只有一个:促进企业绩效上升。

价值七:促进组织责权利匹配

预算管理能够促进责权利匹配。

首先,通过预算目标分解,能够明确企业组织各部门的责任定位,基于责任定位,赋予相应的权力或权限;

其次,责任与权限清晰后,企业便好将预算目标自上而下分解至各预算部门,各部门紧盯自己的预算指标,增强了各部门的责任意识。

最后,通过定期的预算审查与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各部门工作更加透明,使得每个部门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度和结果,进一步增强了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