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构建有效的内部体系,加强对内控细节的了解

2023-01-09 15:05:07

浏览量

image.png

前言

我国的制造业内控管理的关键细节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权力划分不清、内部管理环境不够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此,为了有效地构建一个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必须首先加强管理层对内控细节的了解,然后,制造业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通过建立健全的长效监管机制,注重细节、抓住重点,使企业的内部治理体系更加有效地运作,以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提升内控管理意识,优化内控管理环境

在内控管理意识层面上,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每个人都能深刻地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企业内控管理体系落地落实的领导者,更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指导作用,树立良好的上行下效的风气,推动内控管理真正落实,从而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具体到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权责划分、职业素质等各个环节,全面渗透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从而形成内控管理长效机制,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以有关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状况为例,并以其前后的变动为依据,让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宣传工作应该加大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例如在企业内部的广播平台上播放有关的录像,或者在办公区走廊的两边、电梯里面张贴制度展示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必须建立起一种由上至下、从下到上、或相互监督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企业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造成障碍。其次,要对权利和义务进行清晰的界定。尽管企业的管理层有权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是具体的发展细节。然而,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协作。因此,在明确了权力和责任的情况下,可以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系统中,也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运行模型。此外,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必须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并根据能力对人员进行分类,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制造业内控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实施内控管理的一个标尺,是提高企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基础。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学习甚至是会议等手段来明确和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也应该为改进内控提出建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召开管理层会议,以协调在建立完善的生产内控管理体系时引起的各种问题。其次,要大力倡导员工遵守法律法规的风气,因为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员工会接触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员工没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就会走上歧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有些企业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向商家索取回扣,因此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再次,科学地划分企业各职能部门,坚持不相适应的职责分开,科学地分解有关职务的权力和职责,强化新部门的功能。比如,如果企业成立了一个监管机构,那么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应该增加一个新的职位,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个部门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出现问题。同时,也应该对实务机关进行严密的监督。比如,财务部门。财务部负责企业的内部事务,而财务信息又是企业的最高机密,所以必须对财务部门的员工进行严密的监督,以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最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责任,把不相容的岗位分开,让各个部门相互监督、激励、共同进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应当指出,内控体系的实施不能仅限于制度的表象,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创新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明确控制要点,从而推动内控长效管理。

(三)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内审是监督企业生产和运营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制造企业来说,其核心问题就是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评价,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综合的数据,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深化,达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制造业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建设的相关工作中,必须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以便在具体的处置中,与制造业的整体发展要求相协调,并在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撑下,有效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

在具体的内部控制设计中,应注重对各种经济行为监管措施的价值分析,归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以便在确定内部审计工作主体价值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因此,必须重视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措施的权威性,坚持以独立审计的方法来维护其公信力,才能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可以在制造业企业中建立一个独立于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稽核部门,加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此外,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信息结构,特别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全面呈现提供充分的保证。加强对监督质量工作的重点构成,特别是要研究内部审计制度中主体资源配置的现状,以便在提高审计监督机制有效性的同时,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创新需求。

(四)完善内部财务管理

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从财务管理体系入手。首先,从财务预算、价格管理、清查盘点、成本控制等几个层面入手,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其次,要通过建立内部制约机制,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调度和控制,以降低无计划、无定额的使用。同时,要强化会计监督功能,保证会计体系的贯彻和落实,加强生产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健全制造业绩效考核机制

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是影响其有效运作的主要原因,而其核心问题是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评体系是以员工为中心的,它能把员工的工作完成度和个人的利益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执行力。健全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保证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有效和深入实施,防止企业内部控制走向“形式主义”。制造业企业在制定内控管理相关工作的细节时,必须重视与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在明确其工作价值的前提下,完善其制度建设。

结语

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力,制造业企业必须针对市场环境特点,进行专门的内控管理细节设计,要重视对绩效评估的反馈,在具体的内部控制细节方面进行创新,并在内控管理体系的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中引入创新机制。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