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内控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各单位须正视社会变革给会计工作造成的影响,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化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合理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这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能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内控问题分析
(一)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许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短板,没有对会计工作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的全覆盖监控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存在系统集成性及可操作性不高的明显欠缺。这就导致部分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与落实,所构建出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因而使得会计信息化的会计监督职能未得以充分发挥,难以有效融入内控体系监管中。因此,在推行会计信息化进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推进好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坚决消除管控意识不强、归口管理部门不统一等明显问题,彻底解决各自为政的乱象,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内控体系的专业化程度。
(二)单位不具备统一的会计信息管理平台
会计数据信息具备高度复杂性,且数量极为庞大,若想快速完成数据汇总与处理,就必须保障数据信息来源及格式的统一性。现阶段,多数单位所运用的信息管理平台各有特色、差异较大,且功能不尽相同,虽看似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未能由根源上彻底有效地解决数据来源不同且口径不一的问题,这将使得各类数据汇总失误,并丧失其横向可比性,进而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制定。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多措并举,大力解决好会计信息管理平台的统一性问题。
(三)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不达标
无论是各单位的普通业务人员、管理层或是专职财会人员,受制于自身知识水平、工作岗位限制等因素,其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特别是部分单位专职财务人员如果未能扎实有效掌握信息化内控专业理论知识,或是无法独立熟练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都将给后续工作推进造成极大的阻碍。一方面,由于部分单位疏于组织开展财会专项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导致财会人员不具备将传统账务处理工作与信息化数据处理工作相结合的能力,信息技术处理水准过低,将严重影响相关工作后续建设进程。另一方面,部分单位财会从业人员内控意识薄弱,实施内控工作的专业水准及素养不达标,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内控工作的开展成效。基于此,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层要及时扭转工作观念,不断拓展创新思维,在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升整合处理、分析加工资源与信息的能力,并能够熟练的将会计信息化渗透融入日常经营决策中,进而有效提升工作效能。
二、解决现阶段会计信息化内控问题的策略探究
(一)及时转变财务工作思路
各单位必须牢固树立良好的全局意识,把关注点从单一财务视域抽离,以全局观念做好相关工作部署。现阶段的财务会计工作不再单单是简单的数据处理加工,当过去的人工操作工作被智能化技术所取代后,财会人员的关注对象应当向更深层面的工作内容过渡,进而达成财务数据的有效延伸与拓展。各单位应以精准的财务数据作为制定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的根本参照。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人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财会人员要在确保财会信息准确性及可比性的同时,充分关注其公开性与及时性,确保能够及时做出适当的财务调整。管理层要重视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意识,彻底解决以往内控工作的形式化问题,将内控工作融入单位发展的方方面面,并给予该项工作建设更多的支持。要力争形成良好的管控合力,将内部控制强管理、促经营、防风险、创价值的作用发挥好。
(二)进一步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
各单位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紧密联系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关体系构建,以单位整体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切入点,逐步向中心推进,要明确会计信息化工作建设的具体方向及目标,强化内外部信息整合,进而有效提升单位业务信息控制水平,为相关工作决策制定提供科学、及时且准确的数据参照。总之,目前各单位必须尽快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结合实际情况执行适宜的工作策略,有序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为单位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进一步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需以明确的制度为关键工作参照,依据信息化建设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进而保障整体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除去规范相关工作行为外,还需注重薪酬制度、激励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以此来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其能够自觉投身于工作建设中。同时还需进一步细分管内容,并落实好责任分配制及责任追究制的建设,一旦出现工作问题便可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从而督促员工提升工作规范性。另外,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保障会计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为各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根本保障,因此各单位要在本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保障其工作独立性,以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和监督效能进一步深化保障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
(四)做好信息化平台的利用和风险防范
建设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需以充足且有效的会计信息资料为支撑,依托先进技术平台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引入会计信息化处理平台时,应当强调信息化平台的兼容性,确保所使用的各类会计信息化平台都能顺利地完成数据信息收发与处理,避免存在数据格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兼容问题。同时需要进一步规范信息化平台运行方式,要依照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借助信息化平台完成会计信息汇总与分析,并将其依照相应规范展开排列,提升财务信息的运用程度。此外,在开发及运用会计信息化平台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考虑到操作平台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并进一步强化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给予相关人员特定的管理权限,在病毒木马防治方面下足功夫。针对越权操作行为需及时予以拦截,尽可能地降低财务数据风险因素,使得会计信息化工作处于相对安全的运作环境中。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要自觉利用好信息化平台的协同性作用,借助查阅信息完成对单位财务信息的提炼与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因现有管理平台不兼容造成的问题。同时还可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会计资源共享,切实提升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加强好人才培养工作
复合型的人才是开展财务信息化工作时最为欠缺的,需确保相关财会人员既能掌握会计工作相关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信息化财会平台,这是“互联网+”时代对各单位财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各单位可引进一批精通计算机技术与专业财务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灵活运用各种培训资源,不定期地组织财务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之始终处于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还可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并定期组织工作交流会,或是派遣财务人员去其他单位参观学习,将其工作经验借鉴到自身工作中。为确保培训实效性,需定期检测财会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若不达标需展开单独培训,并依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处罚。借此来夯实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准及综合工作能力,提升其学习及工作积极性,使之树立良好的“充电”意识,紧跟时代发展变革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六)积极构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各单位要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其负责监督管理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发挥好审核把关作用。基于会计内控工作的复杂性,将其建立于相应监管体系中,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其实际效能。
结语
实际工作过程中,需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并保障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达标。同时还可以完善的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内部审计功效的重要工具,设置专门的信息化审计系统,借此其自动对单位会计信息展开综合研判与分析,并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以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予以保障。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