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刘昆部长在财政部内控工作专题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深化财政内控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整章立制为抓手,以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为导向,践行“四个持续”,做好“严”“优”“细”“实”四字诀,不断深化内控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持续压实内控责任,内控工作从“严”出发
黑龙江监管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深化财政内控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防控廉政和业务风险,全年召开4次局党组会议、9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工作。直面问题与不足,紧盯财政监管核心业务和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及时消除重大风险隐患。根据班子人员情况及时调整内控委成员,党组书记担任内控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实内控全面工作,特别是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的问题,着力从制度建设上找短板、补弱项。其他班子成员在分管领域切实承担起内控领导责任,对分管处室进行管理和指导。内控办认真落实内控委指示要求,按照全年内控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内控培训、自评自查等重点工作。各处室负责人承担本处室内控管理直接责任,强化日常工作中重大风险点的识别、防范、管理和报告。
二、持续强化学习培训,内控工作从“优”起步
深入学习领会刘昆部长《以高度政治自觉 强化权力监督制约 深化财政内控建设》的部署要求和财政部内控委会议精神,组织全员参加监督评价局组织的内控专题讲座网络课程。派员参加监督检查局在宁夏举办的财政内控工作培训班,将二级巡视员刘峰同志作题为《新形势下推进财政内控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打算》的讲话传达全局,组织全员学习李静波同志讲授的《新修订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王世腾同志讲授的《财政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及财务工作情况介绍》、姜山同志讲授的《监管局内部控制与实务讲解》等课程,加深理解认识,为做好内控工作打下坚实思想和能力基础。
三、持续关注制度修订,内控工作从“细”着手
一是把握“变”的规律特征,重视内控长效机制建设,主动根据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内控体系,使内控无缝嵌入各业务流程。内控委专题召开6次会议,系统推进内控制度修订。局领导班子全员带队,各处负责人和内控工作具体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紧密结合各业务处工作职能,定向布置修订任务,形成12个模板,逐一明确业务定义和范围、岗位设置和职责、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分发各处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控操作规程。结合新业务形态和工作特点,制定了《地方财政运行监控内控操作规程》和《财政部黑龙江监管局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实施细则》,确立“收集数据、指标筛分、问题排查、跟踪核证、督导整改、反馈应用”为闭环的财政运行监控体系,切实扎牢制度的“笼子”。二是树立“防”的鲜明导向。开展内控工作必须抓主要矛盾,在全面控制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关键岗位和高风险领域,根据风险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为提升内控管理能力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四、持续抓实制度执行,内控工作从“实”完善
一是抓在日常。坚持以上率下,努力推动形成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内控环境。领导班子成员利用内控专题会、月度工作会、局长办公会等场合反复强调内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纠正把内控制度当摆设的错误思想,引导干部时刻将遵守内控制度流程摆在突出位置,自觉把内控作为开展工作的准绳。工作中,同志们经常性地对照内控制度,审视自身工作,确保内控措施落实、流程规范完整、岗位互相制衡。全面系统开展自评自查,把内控自评自查作为审视自身工作、评价制度效用、排查风险隐患的有效方式。二是抓住重点。全面系统开展自评自查,着力查找制度制定的不完善、制度执行的不彻底,把内控自评自查作为审视自身工作、评价制度效用、排查风险隐患的有效方式。在自评自查的基础上,采用处室交叉方式开展检查,共发现5类11个问题。对自查及抽查发现的问题情况,锚定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及时补充、修正、完善档案资料和调研方案,修订更新完善内控制度2项,校正发文中错误字句,及时补登党费台账,并强化处室人员AB角岗位责任,加强处内档案环节把关,强化办公室文件流转把关,推进业务工作运转更加规范。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