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财政厅切实采取多种措施,突出抓好内控机制建设,保障内控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一、构筑“三个体系”,为内控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构建内控组织体系。在内控委基础上,建立了由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小组、内控风险防范化解专项小组、各牵头单位、内控管理岗、内控管理联络员组成的五级内控组织管理构架,有力保障了内控高效有序运行。二是构建内控制度体系。为适应机构改革带来的内控环境新变化,参照财政部九个专项风险内控办法,开展对本单位内控基本制度、10个专项风险办法、48个操作规程的修订工作,以不发生财政运行风险和廉政风险为底线,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系统内控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风险事件通报机制,进一步强化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三是构建内控执行体系。组织厅内各单位定期开展业务风险点排查,建立了厅内各单位内控工作“年报告”制度。同时,结合内外部审计发现问题,审核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短板,及时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机制,实现风险防控、内控建设协同推进。
二、强化市县指导,推动内控在基层全面实施
一是加强市县内控督导。厅党组高度重视市县内控建设工作,将市县内控工作推进建设情况作为省级财政调研、检查、督导的重要事项,明确督导具体内容、加大督导调研频次、解决内控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了内控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了省、市、县内控工作微信群,作为指导内控工作、传达内控信息、开展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自上而下、协同推进内控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组织内控制度修订。下发《关于在市县财政部门推进内控机制建设的意见》,组织市县财政部门结合职能任务调整和内控环境新变化,以及内控在财政业务执行中存在问题,对基本制度、各类风险防控办法、业务操作规程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有效推动了市县财政内控工作落实,切实提升了市县内控建设标准。三是推动市县内控结果应用。结合市县内控工作情况,指导市县积极推动内控结果运用,有效发挥内控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的作用。比如,石家庄市财政局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内控操作规程,深入开展处室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档案管理、预算编制、决算审核和部分专项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内控检查,结合问题情况,提出具体完善内控制度机制的建议,有效规范了各项财政业务的开展,堵塞了管理漏洞,充分发挥了内控防范化解风险的作用。
三、开展信息化研究,突出风险点管理
依托财政业务一体化平台,对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等在运行和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判,以提升资金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为中心,梳理系统运行中的各项风险点,划定风险等级,开展信息化研究,通过流程再造,强化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财政生产信息系统,进一步防范化解财政业务风险。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