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财政部陕西监管局:强化内控制度执行 让内控真正“长出牙齿”

2021-12-07 20:55:58

浏览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全面开展系统性内控建设,财政内控理念逐步深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制度框架日益健全,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强化监管局内控制度执行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财政部党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监管局职能作用的重要保障。

  一、强化内控意识,切实增强财政内控制度执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财政内控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客观需要,是完善财政系统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的内生需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提高财政治理水平的有力保障。财政部监管局作为政治机关,监管局干部作为政治干部,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财政内控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内控制度执行和落实,持续强化内控执行意识、牢固树立内控执行理念,筑牢财政内控执行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在前期各项内控制度日趋完善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加强教育引导、组织培训学习,上下联动、全员参与,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充分了解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背景和完善过程,全面掌握相关内控制度的具体特点和内容要求,增强源生动力,切实营造有利于内控制度执行的良好环境,持之以恒推动各项制度落实。

  二、注重实际执行,把财政内控制度作为开展工作的“法典”和基本遵循

  实践证明,财政内控在抓党建促业务、防范风险和提升成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内控机制运行的好不好,实际执行是关键,要始终紧盯财政运行的“全流程、各环节”,确保内控制度执行做深做细做实。一是将各项内控制度及具体操作规程作为开展工作的“法典”和基本遵循,主动融入财政监管工作日常,“遇到难题首先翻内控制度”“像飞行员对待飞行手册一样”常看常翻、常学常新,避免内控制度“建而不用、成为摆设”。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聚焦监管局核心业务,如,审核审批、征收监缴、监控检查、绩效评价等,紧盯要害处室、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结合相关专项内控办法和操作规程,贯穿业务工作全流程,树牢内控制度“规”与“矩”的地位。三是进一步推动由“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理念转变,把内控和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工作过程就是内控过程,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监督作用,建立内控风险提示机制,强化日常风险防控,切实将内控制度执行和风险防控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突出内控成效,着力推动财政内控制度真正“长出牙齿”

  新时代新职能赋予了监管局新的更高定位,对财政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财政监管内控工作是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扎实做好内控考评、检查等工作,加大发现问题、整改漏洞和追责问责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一是结合财政监管业务特点,充分考虑各项工作差异性,如,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政府债务监控、非税收入监缴管理等,进一步完善内控考评机制,健全考评方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充分结合对口司局业务往来,将内控考评融入日常工作,进一步提升内控考评实效,促进考评结果更加真实完整全面。二是业务开展与内控规范协同发展,强化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主动运用各项内控制度自我查找、自我监督,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全面检查,切实提高检查成效。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早判早知、未病先防”,有效加强风险防控,把内控检查作为推动内控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三是建立查出问题内部追责问责机制,结合审计问题内控审核,运用内控角度追根溯源,切实提高整改实效。对于内控考评、检查等过程中发现的违反内控制度规定、出现风险事故的责任单位严格执纪追责,打击一处、震慑一片、教育一方,切实推动财政内控制度真正“长出牙齿”。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