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广东监管局:零容忍、零盲区、零懈怠,助力驻粤中央预算单位筑牢内控“铜墙铁壁”

2025-08-12 08:22:58

浏览量

6461e71b8c93e.png

  内部控制工作是单位机体的“健康屏障”,是确保经济活动合规、财务信息真实的“铜墙铁壁”,更是遏制舞弊、预防腐败、保障资产安全的“坚固防线”。在助力驻粤中央预算单位规范管理、提升内部治理效能的过程中,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坚持问题“零容忍”、监管“零盲区”、履责“零懈怠”,全维度深耕、深层次突破、高效率推进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核查分析评价工作,为驻粤中央预算单位内控建设注入动能。

  突出问题“零容忍”,精准识险“把方向”。广东监管局以“先手棋”思维筑牢内控核查根基,精准识别内控风险点,把好内控核查工作方向。一是能力建设上,突出“学习赋能”。全面梳理整合现行内控制度规范,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制度体系与时俱进。创新搭建“智慧知识库”平台,集成内部控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典型案例等核心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多元化学习活动,重点提升干部的政策理解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核查分析能力,锻造一支“懂政策、精业务、善核查”的专业化尖兵队伍,为高质量开展内控核查分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实践部署上,紧扣“需求导向”。对比上年核查要点,精准捕捉本次编报系统模块迭代变化,锁定核查核心要点与问题高发领域,聚焦内部控制环节设置安排合理性,内部控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等,靶向圈定潜在风险点,让工作方向更清、发力更准。三是流程优化上,狠抓“规范提效”。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实行初审交叉验证、复审重点把关、终审集体讨论的质量控制流程。制定《内控核查操作指引》,细化高风险业务核查清单,统一六大业务模块判定标准,通过标准化流程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确保核查结论客观公正,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标准作业”的专业化转型。

  突出监管“零盲区”,直击短板“溯根源”。内控制度是单位管理的“神经中枢”,广东监管局直击问题根源,通过“三维扫描”实现“零盲区”覆盖,精准揪出部分单位存在的共性“病灶”,如内控机制“空转”、制度体系“碎片化”、执行环节“打折扣”等问题,为后续整改找准靶心。一是实现空间维度“零盲区”,构建全覆盖监管网络。对驻粤中央预算单位实施“树状穿透式”核查,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覆盖。纵向层面,以97家驻粤中央预算单位为基点,向下延伸至全部共898家末级预算单位,确保内控核查触角直达预算执行最末端,实现“一户不落、一点不漏”;横向层面,按照“单位规模+业务特征+风险等级”三维矩阵实施分类监管,对资金量大、业务复杂的预算单位实施“一对一”全流程追踪。二是实现业务维度“零盲区”,打造全流程监管闭环。聚焦内部控制全生命周期,重点核查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六大核心业务模块。针对每个业务模块,采用“制度-流程-岗位”三位一体分析法,系统评估内控设计的适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在核查中注重从机制建设、制度完善、执行落地等关键环节切入,在分析中重点关注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三是实现手段维度“零盲区”,创新多元化监管方式。通过财政部统一报表平台在线上对单位报送材料展开地毯式分析,同时选取4家驻粤中央预算单位进行实地核查,通过“听、查、看、问”四步工作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立体化监管手段的组合运用,既发现了表象问题,更揭示了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为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提供了精准“诊断书”。

  突出履责“零懈怠”,靶向施策“促提质”。广东监管局积极履行就地监管职责,锚定“执行力跃升”核心目标,驱动驻粤中央预算单位内控水平迭代升级。一是履责监督上,突出“零懈怠+全闭环”。以制度覆盖的广度、管理颗粒的细度、执行落地的精度为三维坐标,结合预算资金常态化监管、中央部门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检查、部门预决算编制审核等工作发现的问题,分析判断内控报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高发领域,精准锁定各单位内控建设的薄弱地带、运行梗阻与实施瓶颈,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跃升。二是推动整改上,聚焦“诊断式+靶向性”。推行“核查-反馈-整改-销号-回头看”五步工作法,强化对各单位内控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助力各单位筑牢内部控制制度堤坝、补齐管理弱项,推动预算单位完成制度重构,确保内控制度“长牙带电”。三是提质增效上,实现“硬约束+可持续”。将内控评价结果与资金常态化监督、部门预算安排等挂钩。本年内控评价结果欠佳的单位,在日常动态监督中予以重点关注;连年预算执行率偏低的单位,在预算编制审核上予以核减,从而形成“以查促建、以评促优”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内控建设成为“硬约束”而不是“软皮筋”,实现规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双向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