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内部控制建设的六大关键成功要素

2024-09-13 13:48:01

浏览量

621dae8fd56cf.png

image.png

关键成功要素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我们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一把手”工程。因此,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就成为了内部控制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这包括领导是否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进而通过自身的言行和态度,塑造单位的内部控制文化和氛围,以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与落地实施;领导能否从全局的视角审视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并且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成功要素二部门配合是关键

在领导重视的前提下,推动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内部控制工作组织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的最终责任主体在于各部门,因此,这就要求在领导班子重视基础上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及其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还要明确经济及业务活动相关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层层压紧压实内部控制责任,层层明确要求,层层强化措施,以营造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环境。

关键成功要素三知识培训为常态

知识培训是保持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关键要素之一。一方面,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政策要求、内部控制成果等专题培训,确保内部控制成果有效落地;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建设完成后,需要随着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的发展以及风险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而常态化的知识培训能够使单位及时掌握最新外部政策要求,学习外部优秀实践做法等,以改进和优化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常学常新”。

关键成功要素四“以评促建”是手段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如何理解?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可以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可以是“从有到好”的过程,而真正实现“好”是通过不断优化予以实现的。无论是内部控制评价,还是风险评估机制,其本质上都是在“发现问题”,这也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即通过“以评促建”及时了解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根据缺陷程度“有的放矢”地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的动态更新。

关键成功要素五信息化落地是保障

内部控制建设成果就是内控手册吗?内部控制建设成效如何体现?内部控制建设一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吗?上述问题是实务中常让客户感到疑惑的。内部控制建设的本质是流程再造,其秉承“风险与效率平衡”的原则。从理论上来讲,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完成后管理流程应当是顺畅的、部门及岗位职责应当是清晰的。因此,我们说内部控制建设成果的核心内容就是内控手册中的管理流程和部门及岗位职责。在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下,内部控制建设成效只能通过线下流程进行流转,甚至在部分业务存在较大风险时因控制风险而增加了控制环节,影响了效率。而通过信息化,则能够将优化后的管理流程与部门及岗位职责配置到系统中,确保流程、岗位的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人为干预、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咨询的信息化建设无法解决单位顶层设计的问题,只能是“线下流程搬到线上”。

关键成功要素六善借外力提质量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我们可以发现,真正内部控制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某项具体业务活动本身,而是在于单位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原因,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实务中,单位会因为一个环节到底是A部门执行还是B部门执行导致推诿扯皮,来自于单位内部的部门利益或矛盾会打破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与要求,如果要确保建设质量,这就要求该项工作的推动必须要剥离部门间利益,由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此外,从专业性上来看,第三方机构能够基于长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将最新外部政策要求,以及其他同类单位优秀实践做法传递到单位内部,确保内部控制建设的合规性与落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