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财务的内控与合规:内控审批权限重要的3层管控逻辑与2类界定

2024-01-05 13:33:57

浏览量

621dae8fd56cf.png

核决权限的内涵及解决方案上,核决权限的设计,需要结合企业体量规模,管控模式是战略管控还是垂直管控模式,或是混合模式等,进行系统设计。这个3层管控逻辑与2类界定,形成5项分工模式。

正文

一、 核决权限的内涵及解决方案

(一)核决权限的3层管控逻辑与2类界定

 核决权限的设计,需要结合企业体量规模,管控模式是战略管控还是垂直管控模式,或是混合模式等,进行系统设计。

 针对战略管控,一般而言,企业总部向部门或平台进行分授权时,需要按照企业相关部门的需要,针对生产投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和采购、销售管理等事务性职能的授权商,应充分运用企业的战略发展体系、投资决策体系、资源配置体系、业务协同体系、绩效评价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作为核心管控抓手,在针对“计划、组织、用人、执行、控制”层面的落地商,兼顾风险和效率的平衡。

 针对垂直管控,一般而言,企业总部针对需要垂直管理的领域,是全面垂直还是部分部门垂直管控商,需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点到面。就公司治理比较容易实现的财务、人力资源垂直管理来说,实行财务、人力资源垂直管理的目的是可以解决企业历史沉淀并存在的资源分散、信息不畅、机构重叠和专业化管理比较薄弱的问题,达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促进经营以及保障公司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针对混合管控,一般而言,是结合战略管控和垂直管控等多样化管控模式,实行财务、人力资源垂直管理是公司落地实施垂直管控全面性落地的阶段性措施,是公司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各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不断成熟,还可以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给下属企业合理充分的权利和空间。实施财务、人力资源垂直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服务、支持、指导、管理和监督。在混合管控层面,下属全资及控股公司财务、人力资源负责人委派、任免、考核等方面,均可以灵活按照一事一议模式处理。

 因此,无论战略管控还是垂直管控,需要解决授权事项清单和授权管理事项的界定,具体而言:

 (一)核决权限的授权事项,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协同优势,按照效率、效益、管理、价值原则,统一配置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安排、调度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各类事项。

 (二)核决权限规范是针对上述不同管控分类授权管理的模式,合理界定企业总部与下属企业授权管理边界及审核程序。明确企业管控职能,约束和规范企业授权管理的标准,解决企业在“分类分级、职责明确、授权清晰、分类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目标。

(二)核决权限的4大设计原则

 编制核决权限规范是企业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核决权限对健全管控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完善运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方面有很大作用。针对企业管控重点和管控深度,厘定权力边界,通过核决权限规范企业本部、实体公司的权责界面,形成权责清晰的公司治理体系作用很大,可以助力企业实现内部资源的协同优势、有利于提升企业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充分放权,激发部门和员工动力与活力,提高企业决策和运行效率。

 为此,在实施上,需要分类完成公司核决(基于企业战略和战术执行,业务落地方案的细化以及风控的明确)、财务核决(基于财务的资金申请、资金拨付、量化资金管控等)、专项核决(专门业务事项的明确、专项业务管控模式和决策)等类型,确保相应的业务内容有合适的支持核决体系匹配。从而有效防控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商,可以系统的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原则,以《民法典》、《证券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公司章程》等标准为基础,按照“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的“三会”决策事项出发,加强企业授权管理。

 第二、完善有序放权原则,按照企业总部功能定位和不同管控模式,采取分层授权和差异化授权,同时重点完善企业对关键事项的决策程序,实现有效管控。坚持放权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循序渐进扩大授权,确保“有效授权、授权可控、可控操作、操作稳健、稳健合规”模式的落地。实现基于企业的管控重点和管控纵深的有效授权。

 第三、协同适度超前原则,核决权限的顶层设计目标是战略格局和阶段性工作,综合考虑年度和未来管控。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并有效建立管控机制体制和健全标准体系做好设计和引领。因此,核决权限按照业务性质进行分解,纵向按公司业务事项进行分解,就权责界面进行整体梳理形成闭环之后,逐个就事项做明确;横向上按公司和人员职级,对企业层级和人员职级进行系统分解并集成,优化并厘清界面不清和重复交叉事项。

 第四、可执行且迭代原则,核决权限决策事项需细化至所有业务项目,细分分解出来,并明确管控职能和所有的业务事项以及财务事项,就业务事项全部整理进公司及业务核决,就财务事项全部整理进财务核决,就专项业务全部整理进专项业务核决。确定公司业务核决事项中的关键环节,核决明确包括:提、审、决、知。对业务事项和关键环节中重大和复杂的事项、对财务支付金额量级较大或财务支付项目性质重要的事项,相应提升审核与决策的职级,对一般、简单、基础事项降低并精简审批层级。在经济性层面精简并优化管控环节与范围。针对公司核决、业务核决、专项核决可以就具体范围编制说明和核决权限的流程或规范性图表解读,使得核决事项的立体式呈现,达到直观明晰,简单明了、便于理解、有利执行的多重效果。而这个过程中,迭代带来的持续改进很重要,核决权限编制完成后,需要针对运行管理过程中,周期性进行有效性、技术性、规范性、适用性、科学性、逻辑性的评价,持续优化迭代。

二、 核决权限内容的5项分工

 核决权限的分类与内容设计上,需要结合“计划、组织、用人、执行、控制”的五个维度进行分解,规定核决权限相关责权利确定的原则、内容、方法、要求、程序。企业在执行核决权限的过程中,明确企业管控的目标与要求,细化企业向下延伸管控核决权限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计划的3层管控

 计划层面是企业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的系统简称,主要是针对公司治理与战略规划相关核决层面事项的核决。这个包括企业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规划相关内容。重点体现在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的决策事项的分解。作用体现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编制、审定、决策、实施。包括统一针对性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当期企业发展计划。

 从相对短期而言,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相关核决方面,明确企业负责审批年度预算,包括投资、经营、分解、实施等相关内容,以及针对需要调整的相关事项的审批、决策。

(二)组织的2层实施

 组织层面是企业公司组织机构的确定,核决权限规定的明确的系统简称。这个包括企业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规划相关内容。包括推动和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规范的治理结构和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的分解。内容涉及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和变更、公司章程制定、公司组织机构确定、公司核决权限关系表编制、财务核决权限关系表编制、其他各系统核决权限关系表的编制和修订等,确保企业在组织机构的层面,符合各项制度规范的规定,符合企业内部规范的规定。并使得企业组织运营系统的运转正常。

(三)用人的3个领域

 用人是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方式。企业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管理标准和流程进行系统设计,包括通过核决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制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规定、明确审批企业工资总额和高管薪酬额度以及相关事项的事前与事后备案办法。明确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总体绩效薪酬考核。

(四)执行的3层内容

 执行是企业基于企业组织机构、部门等设计,按照商业模式设计不同业务内容,包括:

 (1)投资及项目管理,明确结合企业业务特点、业务类型以及产业规模,按照一定额度进行核决的权限分解,履行项目投资及相关决策职能,推动企业在核决权限范围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及组织实施,对超出范围的提升核决职级。按照投资和管理要求,针对业务进行细分,完成立项、申请、运营、评估、评价等。并结合企业需要,完成收购兼并、项目退出等资本运作事项的设计与执行。

 (2)生产运营管理,结合企业生产运营的模式,针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块进行分类和细化核决项目,包括检修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设备及备品备件管理等核决事项,制定相应标准和实施过程中,按照核决事项进行决策。重点推动技改和检修项目类的核决权限的明确。

 (3)其他与综合执行管理上,结合企业的创新研发项目和要求,科研管理项目的审核、评估,推荐和管理科技相关奖项要求;安全环保管理的制定安全环保总体原则和标准并监督检查企业的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相关工作及安全责任落实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要求,逐项进行明确并约定,确定相关核决事项。

(五)控制的3个维度

 执行是企业基于企业业务行为进行合规、风险管控和系统建设的控制过程,具体包括法务和内审、内控等相关工作:

  (1)审计与风控上,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包括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以及专项审计等工作。此外,在内控建设上,针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技术性、规范性的设计和检查事项的明确。

  (2)法务合规事务上,针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核管理。针对法律纠纷案件处理上,做好相关核决的纠纷案件的处理以及统计分析工作。

  (3)重大特殊事项管理上,处理维稳舆情、突发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的事项核决明确与规范。此外,对于可能未明确的,一般按照“重大事项由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原则推动并增补修订核决权限,并建立快速辅助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