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救火式”的内部控制?
很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经常是发现管理中出现了某种问题,于是相应地出台一个制度来规范。
如,今天发现电话费高了,就制定一个通信费管理办法。
如,明天发现办公用品浪费严重,就拟定一个办公用品采购与使用办法如,那天发现车辆使用费、招待费太高了就制定相对应的管控流程与制度。
如,发现销售人员私下收受好处费用,而后制定相对应的监控与惩罚机制。
如,很多单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员工在某个岗位工作久了后变得驾轻就熟,经验老到,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而一旦这个员工因有事调离或辞职,后面接替的人员则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情况,重新摸索工作方法。这是因为执行的人往往凭自己的经验和别人“言传身教”来做事,岗位新手在开始阶段对工作不知从何入手,通常需要很长一段的学习和熟悉过程
以上类似的事情,您单位是不是都干过呢?
这种“救火式”的制度 往往只能防范已发生的风险,而对未发生的风险则考虑不足。此外,这样的制度体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科学合理的分类,甚至在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或重叠的现象。
二、一些想法
企业的目的是实现增长降低风险,内控手段是为了平衡。
做为财务BP的角色来讲,首先得了解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可能会存在的风险。
流程环节风险
销售、采购、研发、生产、售后
四流环节风险
资金流、合同流、信息流(服务/货物)、发票流
类型分类
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
风险点可能会出现在那些环节都不知道,想要梳理流程和优化制度,那不是瞎扯嘛。
做为财务BP您有亲自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上手和感受过吗?仅仅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不如亲自动手感受流程的堵点与重叠。企业大部分都是有制度与流程的,但很多企业可能制度都是网上下载的,这种情况下有等于没有。
1、没有参考企业实际情况
2、没有监督,纯面子制度,毫无意义
3、制度长年无变化
4、执行不长久, 久而久之就成摆设
很多新手BP的顾虑点不知道怎么处理我没有参与过企业业务,不知道怎么下手优化,无头绪对业务了解不深,没有办法从财务的角度分析发现不了问题,报表不会分析,看不出来问题点,分不清重点问题,销售环节发现不了问题,感受不到问题点,发现了问题,但是怎么优化不清楚并且得不到其他管理层支持,发现了问题也提出来几种解决方案,但是决策层直接否决了,原因是没有结合业务环境。
三、怎么解决救火式内部控制呢?
1、认知风险
●内部风险
1、战略风险运营风险
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
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
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
2、运营风险
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缺乏、过剩或结构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进入、退出机制不当;社会责任: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产品质量低劣;环保、资源消耗大;员工权益保护不够;
企业文化:缺乏积极向上文化;缺乏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缺乏诚实守信理念;忽视文化、理念的差异与冲突;
采购业务:采购计划不合理;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采购验收不规范;采购付款审核不严;
资产管理:存货短缺、积压、贬损;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低下;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
销售业务:销售不当、库存积压;信用不当、坏账过高;销售舞弊、监管不力;
研究开发:项目论证不充分;管理不善、舞弊;应用不足、保护不力;
工程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暗箱操作;项目投资失控;工程质量低劣、延迟或中断;竣工验收不规范;
担保业务:审批不严、越权审批;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商业贿赂、舞弊;
业务外包:外包范围、价格不合理;承包费选择不当;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商业贿赂、舞弊;
合同管理:重大疏漏、欺诈;监控不当、未全面履行;合同纠纷处理不当;
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报告系统缺失、不健全;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内部信息传递泄露商业秘密;
信息系统: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系统开发、授权管理不当;系统运行维护不到位;
3、财务风险
全面预算: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预算不合理、不科学;预算缺乏刚性、执行力、考核不严;
资金活动:筹资决策不当;投资决策不当;资金调度不当;资金监管不当;
财务报告:违规编制;虚假报告;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
●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
限制投资领域、设置贸易壁垒、外汇管制、进口配额和关税、组织结构及最低持股比例、限制向银行借款、没收资产(收归国有) 、政策调整;
2、法律合规风险
法律环境: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市场主体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交易对手失信、违约或欺诈;
合规风险:违反监管要求;违反行业准则;
3、社会文化风险
跨国经营、企业并购以及组织内部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
4、技术风险
设计风险、研发风险、应用风险;
5、市场风险
产品、服务价格及供需变化;原材料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主要客户、供应商的信用风险;税收政策、利率、汇率、股票价 格指数变化;
潜在进入者、竞争者和替代品的竞争风险;
化解风险办法
1、风险承担
是指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采取接受的态度,从而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
2、风险转移
通俗一点就是找背锅侠,寻找第三方来进行承担
3、风险对冲
对冲风险,我们利用利用两个投资品种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冲来抹平风险的波动,来看一个案列:
一位老太太背包进银行存50万美金,总裁在VIP室亲自接待。总裁:您老一生的积蓄?老太太:哪里?我以豪赌为生,逢赌必赢,刚赢的!总裁:“不可能!”老太太:“不信就赌一把吧,明早你的屁股上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的胎记,赌注就是这50万!”
总裁狐疑不决,望着一袋现钞,决定应赌。
老太太走后,总裁回到家对着镜子检查了好几遍,没有任何胎记,直到第二天约定时间再到VIP 室。老太太早到,旁边站着一个穿着考究的律师。老太太:今天律师作证检查你的屁股。
总裁:“真是没有胎记,更别提三角形的”。随后脱下裤子,让他们检查屁...老太太看看:“果然没有,我输了”。
这时律师脸色铁青,不停以头撞墙。律师:“她刚与我打赌150万,说她可以让一个银行总裁当面脱裤子让她看到屁股!”
4、风险规避
是指企业主动回避、停止或退出某一风险的商业活动或商业环境,避免成为风险的承受者。
5、风险补偿
对于这样的风险,我们其实可以要求原来基础上更高的收益。这个收益,就是对风险的补偿。
如,公司安排小明去西北的一个偏远地带拓展业务,小明觉得这真是一门苦差事,不仅离家远,这个地方人少需求也不大,按照以往的考核方式,很难完成业绩指标,自然也就得不到奖金了,所以非常不乐意。安排的领导察觉到了小明的情绪,就给他定制了一套风险补偿的方案:即使小明未;能完成原来的业绩指标,只要每个月相对上一个月有10%的增长,那么小明就能获得额外的奖金。而且去的那么远,还会额外的出差补助。小明一听,顿时就不觉得抵触了,工作积极多了。
6、风险控制
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
7、流程梳理
制度优化,风控环境的输出总结,救火式内控往往都是发生在出了问题之后的整改,作为财务BP我们要想提前防范风险,就要认知风险和面对风险,定期对风险进行排查与学习,也只有事前防范才能体现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