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分享:从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看内控内审

2023-04-20 08:34:05

浏览量

image.png

在内控和内审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谈到,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经营改善、管理提升,为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企业增加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是将经营与管理混在一起谈的。混在一起谈,也让我们在内控、内审工作中的终极目标变得模糊,让目标与行动之间形成了断桥。

有一天我想到这个问题,又衍生出一组问题:究竟什么是经营?什么是管理?经营与管理是什么关系?我们的内控与内审工作与经营、管理又是什么关系?

当我想到这些问题,突然感到有些惭愧和汗颜,有些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概念,实际上并不清楚、并未透彻理解。

一、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前一段看到一篇文章——《你认为的经营,大多数都是管理》。文章作者是原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

杨东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企业理论研究与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大多数人都忽视了或没有认真思考经营和管理的关系,有人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一回事,有人认为管理中包含了经营,或者经营中包含了管理。但实际上,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质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杨东文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经营关乎效益,管理关乎效率;经营关乎生死,管理是锦上添花;经营在先,管理在后,二者相辅相成。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营、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经营管理者需要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

杨东文来自企业实践的认识与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兼任华为高级管理顾问)来自理论界的认识不谋而合。

吴春波教授在《什么是经营?什么是管理?》中谈到:经营的目的是效益最大化,经营以客户为中心,具有扩张性,适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最大化,以工作绩效为核心,具有控制性,合作与适者生存为通用规则;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如太极八卦图,两者完美结合形成动态均衡,即依靠管理的高效率,来实现经营上的高效益;从长远来看,经营的辉煌永远是短暂的,只有实现了经营与管理动态均衡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二、从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看内控内审 

我很认同杨东文和吴春波两位关于经营与管理的观点,同时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经营的本质是让企业活下来,管理的本质是让企业活得好;经营的目标是盈利,管理的目标是让盈利持续;经营不能容忍的是亏损,管理不能容忍的是失控。

让我们认识了经营与管理,我们便清楚地认识到内控与内审工作是管理行为,非经营行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很容易想明白为什么企业中内控内审部门不如前台业务部门更受重视。

德鲁克有一句经典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客户。

我们看到,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以客户为中心,所以直接为客户服务的业务部门必然会被企业重视。

内控内审固然重要,管理固然重要,但经营好才能让企业活下来。

近几年审计工作中,我也不断去反思我们的工作哪些做对了,哪些还可以改进。因为我们的审计对象包括数十个行业、近百家企业,这些行业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阶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等均不同,我们很难用同一种审计模式和标准去满足,我们的工作必须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因地制宜去开展工作。

基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充分理解经营与管理的关系,是我们做好内控和内审工作的大前提,也是实事求是。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的内控内审工作有点像「礼节」和「荣辱」,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基础上的。

反思内审工作之路,我们学了很多理论和专业知识、参加了很多考试、拿了很多证书,但我们所学的这些更多来自理论研究和推演,而非来自于实践。

理论研究认为,内控是企业的基础竞争力,内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内控、内审非常重要;但现实却是,很多内控和内审从业者却苦苦为生存、为得到认可而努力奋斗。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理论和实践中的企业的前提假设不同。理论中的企业无生存之忧,求的是发展;实践中很多企业本身都在为活下去而挣扎,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发展。

三、启示 

基于前面所述,有以下几点启示:

1. 如果企业还在为活下去而挣扎,内控、内审工作首先要想办法为改善企业的经营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老板要求内审人员去查舞弊、审采购等可以立竿见影地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领域,此时如果内审人员和老板谈健全内控体系,虽然是对的,但老板大概率不会感兴趣。

2. 如果企业已生存无忧、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内控、内审工作要想办法去促进企业提升效率、避免失控。提升效率,要求我们聚焦运营;避免失控,要求我们关注合规、关注风险。

3. 作为内控、内审从业者,我们需要从经营与管理动态平衡的视角去审视工作的大前提,不因过于强调内控、内审的重要性而忽视经营、指责经营、甚至阻碍经营,需要背上背包、带上「铁锹」,与业务部门一起前进,争取多打粮食。

4. 作为内控、内审从业者,从我们自身的发展来看,我们也要认真思考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我们究竟想要什么。在规模相对小的企业,可以更贴近业务、更关注效率,在规模大的企业,可以更全面接触内控、更关注合规。但从规模小的企业到规模大、管理完善的企业很可能会面临制度流程繁琐、不适应的情况;从规模大、管理完善的企业到小企业,可能会面临体系、制度、流程在小企业无法落地、无法适应的情况。但无论是在大企业、小企业,我们都需要明白,没有一种套路可以包打天下,都需要因地制宜,在动态平衡中求生存、求发展。来源:互联网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