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400 689 0958

分享:企业级决策、审批与风控的集成 —— 为什么说风控、内控、合规本身就是管理的一体构成?

2023-03-16 12:08:03

浏览量

image.png

本文以企业最顶层、最重要的“决策、审批”端为例,从本人承担并已完成的“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风控、内控、合规一体化建设项目”中提炼部分内容,阐述风控、内控、合规与应用场景“本为一体”的观点。

同时,与大家分享本人集多年管理与实践的体会、经验,总结独创的天锦十字九步工作法模型,如果能够理解,对工作必会有所助益。

 image.png

01.观点提出

大型企业中,管理体系建设并不少见,但也有不少陷入“孤立式”建体系的陷阱;社会上也不乏专业服务机构,单维的方法论非常容易助推“孤立化”的体系建设。

从企业角度,风控、内控与合规管理都属于归口管理类职能,在具体落实和具体方法上涉及方方面面,这种特点,更容易导致体系间的“边缘割裂”。

不少专家一直在研究“风控内控合规的一体化”,看似解决了三个“孤立体系”的割裂问题,但只能说,仅“对了一半”。

原因在于,在企业实践中,大到价值链、小到管理支持使能,都是由横向的目标实现步骤,以及为横向提供“使能、保证”的纵向条件构成的。纵向,包括相关的方法、资源、风控、内控与合规等等。“横向与纵向”的结合,才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型职能体系”。

对发展时间基本一致的大型企业来讲,各企业之间同样职能的“横向”,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差异的重点在于“纵向”。由于差异的存在,会导致企业间管理能力、水平的不同。“纵向”是管理改进的重点,横向是管理改进的环境基础。所以,严谨的说法应该是“风控、内控、合规与承载体的一体化建设”。承载体即“应用的业务场景”,没有应用场景的风控、内控、合规,怎么可能落地?

02.企业级决策、审批的划分

企业级决策、审批,是企业很多“管控流程”中的一项活动。由于决策、审批的重要性,这一“活动”可以进一步展开为“支流程”。流程的目的是获得批准的议案,满足决策、审批时的所有要求,或完成所有待办事项,具备实施并进入正常运作或应用的条件。

(1)分析准备决策、审批流程,自接收到申请决策、审批提案的表单为始,以完成决策批复、审批记录中所有明确的遗留事项、待办事项为终;划分为审查、审议与批准、备案与检查、实施评估4个阶段。由于决策、审批内涵的不同,流程划分为决策流程、审批流程两个类别。(2)定义

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对决策、审批、批准分别作出定义。其中,定义中的“范围与特征”就属于“内控标准”,意味着企业组织各部门申报“决策审批清单”时,需对照“范围与特征”进行类别划分,由“内控方”依据标准进行复核、确认,从而达到“内控执行方”与“被控制方”参照标准的一致性,提高内控效率。

 image.png

定义完成后的“内容清单”,基本构成了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而不同事项对应着不同的“决策、审批、角色”,您觉得,能否支持“三重一大事项”管理的落地呢?(3)建立管理规范、设计相关程序性表单

本项目对决策的定义,倾向于决策的“风险特质”。“待决策提案”需要具备“支持决策”的条件,通过建立对应“管理规范”的方式进行明确。

譬如:经营类的“重大投资决策”,投资管理部门需要订立制度:

①明确可实施投资的风险“基线”,本质是投资管理部门判别拟投资方“是否具备投资条件?”的内控标准;

②明确提案的“内容结构”,其中的风险评估部分,需要风险管理部门配合参与,可以明确要求拟投资方提出两个以上投资方案,并进行方案间的对比性风险评估,选择最优方案;或单一实施方案,需要与“理想”方案进行对比,以反映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程度。因为,“风险与机会的平衡”是大道理,行动上必须能够支持“度量与选择”,才具备“可平衡的基础”。

正是有了这个管理过程,拟投资方在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才可能做到“把风险具体化”,也才可能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回答“如果风险发生了,到什么程度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就是“方案可决策性”的具体反映。

③风控部门的参与,是为了满足国资委“重大决策项目风险评估”进行内控的要求,风控部门需要依据②进行“内控标准”设计,以“表单”的方式实施前置,告诉各单位投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要“控什么?怎么控”。

以上内容,是“公司治理一体化建设项目”中,从决策流程向前端的“倒溯拉动”,也是在解决“决策流程输入”支撑质量的问题。这就是我总在文章中提到“企业间的管理都有关联,区别在于关联程度”,碎片化的流程“解决不了高阶内控问题”的原因。

因为,公司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由5部分构成:一是建体系化管理;二是检查监督体系的运行;三是完成工作项;四是支撑企业级决策;五是持续开展流程建设与优化。

03.接收决策、审批申请,启动流程

申请单是“提案方”申请决策、审批的产出状态,记录并反映了主管部门、流程中“实施内控”部门的审查意见,既反映提案的流程执行过程,也反映了各部门对“决策、审批”的支持。审查意见并不是企业中经常见到的“同意”、“无意见”、“进行了评估”等“无厘头辞藻”,而是依据标准的“结论依据陈述”,否则,你评什么同意?怎么支持决策呢?

企业办公室依据“申请单”,对过程控制情况、提案内容进行简单核校后,才能接收提案,正式启动“决策、审批流程”。需要完成4项工作:一是提交“合规官”进行审查;二是协调安排“决策日程”;三是根据事先设计的流程,协调相关组织进行“前置审议”;四是提前将提案报送“审议者”。

合规官审查,无需“法务部门提出法律审核意见”,因为法务部门的内控意见“已经反映在申请单中”,他履行的是“提案内容”与“法务部门意见”的复核功能,按流程完成“前置审查”。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可以根据提案内容,有选择地实施“前置、决策”的合并,但不同级次的审议内容记录,需要有“前后、角色”之分,做到程序合规。至此,具备进入“审议与批准”阶段的条件。

04.审议与批准

为便于表述,我们以“投资决策”为例进行说明。

决策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判断基础上的选择。由于前期“基于管理、流程”的准备工作,提案已经具备了“可选择条件”,本质是促进了“拟投资方”、主管方落实“风险评估”要求的一项工作。也可以认为,是风险管理部门推广“风险管理应用”的反映。至此,前端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内控、法务内控与合规内控全部完成,而推动这一落实的过程,全部是在“投资管理”、“决策管理”的场景中实现的。

决策,是“决策流程”中的一项“核心任务”,要把这项任务完成好,必须建立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程序合规不等于“决策”合规;二是决策结果好不等于“决策过程好”,这本身又是一个风险评估的内容。要管理好这一风险,如果像很多企业内控建设中,用简单的“审议、决策、审批”来替代,是不可能有效的,需要进一步做基于决策审议的“任务规程”设计。

一是会议现场的可视化,可以提前准备决策事项背景的简要说明,缩短提案汇报方的背景介绍时间。

二是规定“决策召集人”审议前的陈述内容,目的是说明“待决策内容与决策步骤”,但不允许做“倾向性意见的引导”(属于合规PI)。

三是提案汇报方只讲多方案的内容与比较,介绍不同方面的风险结构及解决方案,满足决策者们的信息输入和深刻理解需求。

四是决策组织成员逐一发表意见,顺序是“明确陈述个人主张、发现问题与不足、提出措施建议”,召集人最后陈述自己的意见(属于合规PI)。

五是决策组织进行审议讨论,容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属于合规PI),好的决策就是在不同声音中做出来的。

六是召集人归纳审议意见,做出审议结果陈述,明确表明决策结果。由于决策本身的风险性,召集人需要明确以下内容:提案实施责任者、重要里程碑节点与绩效结果,审议中如果发现剩余风险,需要明确要求,确定“待办事项监督检查的责任方”。至此,审议与决策过程结束。相关部门会后必须完成决策人员、过程、成员意见、审议结论及后期明确事项的记录,形成纪要(属于合规PI),以备后期追溯。

把相关制度、流程、规程中具有刚性的“规定”,用合规管理的语言、格式整理出来,即“合规行为标准”,也可以理解为防火墙PI,与相关规则形成映射关系,即该流程的合规行为清单。

决策过程以会议形式完成,但并没有完成批准。拟投资方根据决策审议情况,落实短期待办事项,形成最终“提案”;投资管理部门起草“批复”,并反映项目实施中的决策要求、阶段绩效目标、重点风险事项、责任者、过程监督责任机构等信息。提交决策会议召集人审查批准、发布。这是决策流程的“事中”。

决策流程中包括“事后”,不再陈述。但有一点,当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与决策提案较大偏差、重大风险时,过程监管责任机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或提出解决建议,提交主管领导组织复议。至完成决策项目评估后,流程结束。

05.结语

很多时候,企业风控、内控、合规主管部门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从模糊认知中表述,如风险管理融入业务、内控嵌入流程、合规落实到角色活动等等,但找不到路径都是空话;二是希望把所有的风险都识别出来,导致风险清单越来越多,但单维的风险识别结果,可能忽略了“管理能力与现实水平”的预防作用,也可能是与实际不符的流水账,而失去应用和实践意义。

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用方法或机制激发第一道防线的动机,主动、动态地识别风险事项,并采取措施,使风险管理成为他们达成绩效的“抓手”。毕竟,风险本身的属性,还具有“难识别性”。

内控因流程风险的度量而构成需求,企业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内控形式,内控是由管理、内外规则要求决定的“措施”,绝不是“原理流程”上的“形式反映”,内控必须落实到“规范、标准”,才会有效,从而“促进管理提升”,因为内控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合规管理是最基本的红线、底线问题,反映的是“最低”程度的PI内容。合规的理念是“战略与管理把持的基准”,与战略地位无关。无论风控、内控、还图片是合规,都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之下,与场景结合、与应用实践结合、与管理结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来源:综合互联网,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