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一样吗?

2023-01-29 09:29:06

浏览量

image.png

image.png

最近在做某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业务,项目合伙人发了一套内部控制审计的底稿,要求我们按照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路做,但我认为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不同,尽管某些程序相似,但流程和报告等方面不同,分析如下:

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方面的法规资料汇编

image.png 

image.png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会协〔2011〕 66 号)

二、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一)审计依据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中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开展,包括:

1.计划审计工作

2.实施审计工作

3.评价控制缺陷

4.完成审计工作

5.出具审计报告

6.记录审计工作

(二)审计底稿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要求编制,包括:

1.计划审计工作

2.自上而下的方法

3.测试控制的有效性

4.企业层面控制的测试

5.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或交易层面的控制的测试

6.信息系统控制的测试

7.内部控制评价缺陷

8.完成审计工作

9.出具审计报告

(三)业务性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制定的,是独立开展的一项鉴证业务。

image.png

三、关于内部控制评价

(一)评价依据

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开展,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进行评价。

2.评价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3.评价程序

(1)制定评价工作方案

(2)组成评价工作组

(3)实施现场测试

(4)认定控制缺陷

(5)汇总评价结果

(6)编报评价报告

(二)评价底稿

我觉得不能直接将内部控制审计底稿作为评价底稿,应结合业务实际,设计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证据充分的底稿,一般底稿模板为评价表格,包括业务流程评价表、控制要素评价表、内部控制评价汇总表等。

(三)业务性质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服务为一项咨询服务,是受企业管理层委托进行的自我评价,不同于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业务,识别的重大缺陷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提供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具有合理保证。

image.png 

四、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简要分析,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评价确实不同。我没有完全采用内部控制审计底稿,只作为参考,自行设计一套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内部控制评价底稿,作为评价的工具。来源:审计现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