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部分国企格外注重内部控制,但是缺少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2022-11-08 12:16:38

浏览量

image.png

前言

从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相关性的分析上来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国有企业要实施相关的有效措施,来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水平。

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水平的有效策略

1.将业务处理程序和权利与责任明确下来

国有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高质量和长久持续性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重点关注相应的权责分工。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讲,国有企业在处理一些经济业务的时候,通常不会只牵涉到某一个单独的部门,其他的部门通常都会共同参与其中。

这样一来,就需要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能够提升职责分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国有企业还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各个部门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规章程序和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执行。如果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那么其就很容易出现形式化的严重问题。

2.国有企业要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

国有企业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不仅是加强成本管理的表现,还是保证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需要不断分析和调整现时的利润结构,切实扩大和提升自身的主营业务利润,尽可能的避免短期行为,保证国有企业获取利润和利润获取质量的提升。新时期国有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出现最典型的情况就是一些国有企业粉饰自身的企业利润,将其从亏损的状况转化成盈利的状况。

国有企业采取关联交易的方式,将产品大量大规模的向控股公司出售,这样不仅使国有企业利润的生成机制扭曲,还使得利润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不利于国有企业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的工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树立一切成本都可控的观念和思想,积极探索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创新手段和方法,将经营管理的范围拓展到生产环节当中,对生产组织的情况多加关注,实时留意国有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对产品生产的消耗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等。

3.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一些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内部控制,但是缺少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这使得内部控制并不能在国有企业发挥很好的作用。并且国有企业在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时候,仍然要注重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第一,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评价监督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保证建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应当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并且做到及时从中发现问题。为此,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为其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从国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国有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不断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要格外注重自身的专业性,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和审计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业务运行的具体流程。在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基础上,纠正内部控制体系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实施相关的问题解决办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有效性,来做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国有企业要使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得到提升,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对内部控制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处理和思考,不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相关工作。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内部控制监督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还使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使整个部门的权威提到新的高度。

第二,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在国有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体现,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要有明确的风险意识,注重到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将风险的意识和观念融入到国有企业的文化发展当中。基于这种状况,国有企业还要强化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其中需要格外注重对日常经营活动的全面梳理,保证其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宣传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借助国有企业内部的网站、微信群和简报信息等。通过门户网站和办公系统来宣传内部控制相关的知识,能够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理念,有助于提升内部监控人员的内部控制监督意识。

第三,国有企业的相关管理层要对国有企业面临的严峻内部和外部风险情况有清晰的认知和把握,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风险防范的意识融入到相关的制度建设中,从而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要明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推进,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当中包含着全新的制度和流程,这样一来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就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为了解决内部控制体系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关的管理层应当制定良好的问题解决机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为此,国有企业可以建立严格的激励惩罚制度,对于那些能够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国有企业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内调动其参与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热情,另外一方面能够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监督的完整体系。第四,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还可以通过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方式来完成,如对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完善、加快对董事会建设的步伐、尽可能削弱或者减少内部管理人员的控制和操纵行为等。

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将监事会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出资人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其能够切实履行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的公司章程等,保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

第五,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组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控制部门或者成立相关的风险控制小组。风险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当中的重要环节,在应对风险的时候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以便于将国有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掌握在手中,并且向上级管理层进行报告,从而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日志。通过风险管理日志的形成,能够大大提升国有企业的抗击风险能力,能够在风险到来之前做好相关提前预警工作,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出现的问题。风险控制小组应当有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和原则,在国有企业出现一系列风险的时候,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应对,并且做好内外的检查工作,从而保证对内部控制风险点的落实。在相关人员做好风险应对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强化监督,并且相关责任的落实工作。

4.将信息化与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融合在一起

在新时期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各种信息化技术和各行各业融合在一起。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将信息化的手段灵活的运用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当中,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起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可以根据客户的相关要求来订购相关的产品,并且对这些产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在系统当中可以明确企业的经济订购批量和产品的库存以及储备量等相关的信息和内容,这样能够确保及时的进行产品的补充。

国有企业借助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从根本上规避了“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可以采取相关的技术来保障安全,如设置网络防火墙和进行病毒入侵的检测等。

同时,为了保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性,还可以配备相关的日常维修维护和管理专业人员,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在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把握到位,还要注重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机制。国有企业只有使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才能够对整个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且很好的规避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等。

国有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明确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解决好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国有企业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只有国有企业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和经营投资等方面的风险,才能够保证国有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激烈且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谋求自身的发展。

结语

新时期国有企业要想更好的建设自身、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保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协同建设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国有企业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有效地控制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国有企业要明确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间的相关性,从国有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从而促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支持和落实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