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
1.产品标准化
还是以地产企业为例,基本上每家开发商都曾努力过:“产品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的优势显而易见:(1)促进成本标准,利润可控;(2)促进管理标准,质量可控,进度可控;(3)最重要的是:利于规模化生产,支撑企业快速扩张。
如此多的优势,却有很多企业做不到,为什么?
原因很多,既有管理层的私心,也有环境因素,最重要的是老大的态度。
马上要标准化的产品,老板今天一看成本高,给我改,明天一看造型不好,还改;于是,改了一天又一天,标准化产品始终做不出来。
2.流程标准化
今天这个领导说一句,明天那位老总改一点儿,业务程序随着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终,唯一能标准化的就是“签批流程”,业务流程看似不变,在局部范围内却一直在变(这种变化如同癌细胞一样,变好的机率太小)。
这种变化影响的是基层业务,也可以说影响的是企业“根基”,但是领导们不关心基础,也不关心细节,甚至不知道这种变化。
内部控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将头脑决策传达到细枝末节,头脑再清醒,如果末端神经和细胞坏死,照样离死不远了。
3.组织架构和人员
组织架构是组织运营的骨架,如果天天变,就像一个人练了缩骨功一样,随意变幻。
但是别忘了,人除了骨头,还有气血精津液,这些软组织跟不上,一样白搭。
至于人员,因人设岗,因人设部门,屡见不鲜!
最可怕的是,一个人调到了新岗位,还没出成绩就被替换掉了,然后,一茬一茬地“城头变幻大王旗”。
这样,不仅每个人都出不了成绩,业务的连续性也被完全破坏掉,企业经验和成果积累全在变幻中被消磨掉。
二、不变
“支持变革”是“政治正确”,每个人仿佛都支持“变革”。
但事实上,都像吸血鬼一样,靓丽的外表,腐朽的灵魂。
通常情况下,和美国解放黑奴运动时,白人们的态度一样:“我支持解放黑奴,但不能在我庄园内施行”。
这种企业的老板,有时也想改变,但因思想僵化,只能在不痛不㾕处变动。
比如:管理人员调调岗、办公室挪一挪,考勤工装变一变,也就只有这些啦,最多是今天倡导一下“狼性”,明天再倡导下“人性化”。
不知所云!
三、稳定性:变中求稳,稳中求变
内控的稳定性分2个方面:一是态度要稳,坚持变革;二是脚步要稳,不急不躁。
也可以理解成是“阶段性稳定”,像走梯田一样,稳一波,升一次,升后再稳定一段时间,但要坚持向上。
这才是最佳状态。
四、易经的道理
读过《易经》该知道,“易”字有三重意思。
1.变易:万事万物都在变;
2.容易:万物变幻之理并不是玄幻的,不可理解的;而是可知的,只要“学”和“悟”就能找到规律。
3.不易:找到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化,你如果只知道变化,并随着它变化,那你就稳定不了自己的三观,很难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也就没有了“我”。
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如此,一直变(变易)和一直不变(不易)都不行,必须在变易中悟到容易,由不可知变为可知;再悟道,找到规律后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 综合互联网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