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单位都有一项共同的、重要的内部管理工作,那就是会议。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单位有些工作必须以会议的形式开展,《内部控制规范》第十四条要求:“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既然是集体研究,那就必须要开会。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研究讨论业务事项也需要开会,会议是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组织方式。
我们这里所说的会议,是指单位内部召开的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业务专题会和科务会以及综合性工作会议和业务会议,不包括党群会议和职代会等。
会议类别
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涉及到的相关工作会议按照层级不同,一般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召开的集体议事决策会议,包括局党组会和局长办公会,这是单位最高级别的、决策性的会议组织形式。局党组会由局党组书记召集,局党组成员参加,“三重一大”及其他重大工作事项必须要经局党组会研究讨论和决定。局长办公会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召集,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研究讨论需提交局党组会集体审议的“三重一大”及其他重大工作事项,研究讨论需由局领导班子决定的其他行政工作事项,部署和执行局党组会相关决议。所以,局党组会的重要性要高于局长办公会。
二是局务会,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召集并主持的行政性工作会议,各分管副局长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与会人员就有关行政工作事项沟通和交换意见,最终由局长拍板并作出决定。单位召开的相关业务专题会、局领导碰头会等也可以称为局务会。
三是科务会,由科室负责人召集并主持,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主要内容是传达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等会议决议和要求,部署安排本科室近阶段的工作计划,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
会议组织
会议要取得好效果,会议的组织管理是关键,会议的组织一般包括会议审批、确定召集人和主持人、会议通知等。
除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等例行会议以外,其他涉及多科室参加的综合性会议必须经局主要领导审批同意,特别重要或规模较大的会议,应提交局党组会集体研究后决定。
会议应制定会议方案。综合性会议方案、会务工作等由办公室负责,各参会科室协助。业务性会议的会议方案、会务工作由承办科室负责,办公室及其他相关科室协助。
会议召集人负责确定会议主题和目的,确定会议主持人,除例会或大型会议由会议召集人安排会议主持人外,一般会议召集人即是会议主持人。会议时间尽量选择对与会人员工作影响较小的时段开始。合理确定参加会议人员,非必要人员不予邀请,尽量减少会议对正常工作造成的影响。
会议主持人负责确定会议通知人、记录人,负责控制会议节奏与时间,把握会议重点不偏离主题。会议主持人要平衡发言,确保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会议通知一般在会议开始前四个小时通知与会人员,综合性会议和重要会议需以《会议通知单》的书面形式提前一个工作日下发通知,其他会议可以电话通知。固定召开的例会除临时变更外一般不再另行通知。
会议纪律要求
严格会议请假报批制度。参会人员不得无故缺席会议,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向会议召集人请假。要求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一般不能由副职代替,确需由副职代替的,应事先向会议召集人说明原由,参加会议的副职会前必须充分了解相关议题内容及本科室的意见和建议。
严格遵守会场秩序。会场摆放桌签的,参会人员应按桌签就座;未摆放桌签的,应向前聚中就座,或服从会议召集人的安排,到指定位置就座。会议期间不准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或随意进出会场。通讯工具要关闭或置于静音状态,不得在会场内随意接听电话。不准无故早退。
严格会议保密工作。会议内容未公布之前,参加会议人员应按照《保密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漏、散布会议内容。
会议决议督办
会议确定的工作事项由人事科和办公室负责督办。其中,人事科负责督办局党组会集体研究决定的工作事项;办公室负责对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确定的行政工作事项进行督办;其他工作事项由会议承办科室督办。
人事科和办公室负责对会议决定的事项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会议要求的时间以《工作督办通知单》的形式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逐项督办。
承办部门收到《工作督办通知单》后,部门负责人对督办事项负第一责任,并主动牵头协办部门及时办理。承办部门完成督办任务后应在《工作督办通知单》中填写相关信息,经分管领导、局主要领导审批并签署意见后,交督办部门备案、存档。来源:互联网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