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22-04-20 12:45:25

浏览量

image.png

随着企业的发展及规模的扩大,为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必然面临着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从而对企业内控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文站在中小企业角度对内控两个主要政策进行解析。

一、涉及的两个主要政策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2、《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

3、政策关联关系为:

 “配套指引”是在“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内容

(一)何为内控

内部控制 ,是由企业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和 全体员工 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 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是由众多员工组成的,每个人的认知、思想不尽相同。而成熟的内控可以确保全员目标一致。

同时应注意到,内部控制建设是 全员参与 的工作,实务中接触到的老板常常有这样的认识:“内控属于财务部门的责任”,这是非常片面的,内控建设需要从上至下制定、推行及实施, 离不开领导层的支持及推动。

(二)内控建设遵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比如:购入大型设备的风险及重要性大于购买零星办公用品。相对的购入大型设备的控制制度应更严格,往往会配合招标,多家供应商比价,严格的内部审批等操作。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比如:财务应监盘仓库的月/季度盘点。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比如:上市公司需要设立的内审部门,中小企业不必设立。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比如:若以企业当前经营规模引入信息系统所节省的成本小于系统本身的价值,则不具有引入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三)内控制定五大要素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虽然内控建设包含有全面性原则,但同时也具有重要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各原则间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及目标达成平衡状态,这就意味着内控建设很难达到没有漏洞的情况。而内控环境作为五大要素的第一条实际起到兜底的作用,即制度建设不完备的地方借助健康的价值观及企业文化确保员工能够维护企业的战略目标并自发杜绝舞弊。想要杜绝二*拆家很难,但是当二*到了冰天雪地,他却是优秀的雪橇犬。

同时企业文化在公司制定发展方向或内部出现重大分歧时起到指导标准的作用。比如:以为婴儿提供健康、营养奶粉为目标的公司,在面对三聚氰胺时,如果能够确实落实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不会选择以危害婴儿健康为降低成本的方式的。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通俗来讲就是,想要打败“敌人”,得先知道“敌人”是谁,“敌人”隐藏在哪里,“敌人”危险性有多大。并结合“敌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确定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该部分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部分。例如印章的刻制、保管及使用,现金的盘点,往来的核对等等。是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的具体的应对办法。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随意下载的模板并不适合直接套用在本公司之上,仍然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及目标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控制活动。例如尚处在开拓市场求生存的“夫妻店”式公司,在应用“不相容岗位”分配职责时,相较于将现金、支票、印章交由多个“外人”保管来说,统一由“老板娘”保管反倒风险会小,同时减少人力资源需求(当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需要修改,特别是引入了夫妻之外的新股东时。这也说明内控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持续评估、修改、完善)。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一方面内控结果需要及时汇总反馈,以做出惩罚、奖励举措,对不合规的行为进行纠错。另一方面上文也说到内控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持续评估、修改、完善。这些都需要信息的流转。侦查兵侦测到的情报若无法及时传送回指挥部,将毫无意义。

5、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首先要明白,制定好内控制度未必就能起到内控的作用,为达到内控目标需要存在监督、反馈机制。比如,为了防止舞弊建立了举报信箱。看似合理的内控制度,但是实际执行时如果信箱放置的位置处于走廊摄像头的覆盖范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此时应该及时改进,例如将举报信箱放置在厕所等处。

以上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解析,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祥顺财税俱乐部专家原创内容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