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深圳市财政局“四个一”创新内控建设分类管理模式 推进“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

2022-03-31 08:21:04

浏览量

image.png

  深圳市财政局积极主动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实施预算单位内控建设分类管理,与财政“放管服”改革一体谋划、贯通推进,引领预算单位建立健全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控体系,推动财政改革举措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一盘棋”统筹谋划改革创新。目前,深圳全市预算单位内控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内控制度与单位重点业务、关键岗位的制约和互通尚有提升空间。深圳市财政局主动谋划,在全国率先创新内控建设分类管理模式,通过评估预算单位内控建设水平,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与“放管服”改革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提高预算执行效力和风险防控水平。

  二、“一条链”内控体系形象具体。制定和印发《深圳市预算单位内控建设分类管理办法》及评价指标,包含基础工作、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绩效管理、监督检查6大类25个评价指标,采用“负面清单”形式设置61项扣分事项,6项一票否决事项5项和1项加分事项。评价指标根据工作实际实行动态调整,原则上每年调整1次。指标体系内容覆盖预算管理全链条,形象具体地给预算单位内控建设工作全貌进行了概括和“画像”。

  三、“一体化”信息系统赋能增效。依托智慧财政平台建立内控建设评价子系统,结合会计内控、绩效管理和财政投资评审等子系统采集、获取、生成评分数据,实现评分过程的自动化,保证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等级评定结果向预算单位公示,接受预算单位监督和申诉。

  四、“一站式”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根据评分结果将预算单位内控建设水平划分四类等级,对内控建设水平高的单位放权激励,如A类等级单位享有优先适用深圳市财政局“放管服”改革事项、下一年度预算安排同等条件优先权等4类政策;对内控建设水平低的单位约束提醒,如D类等级单位实施限期整改、压减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等6类措施。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各预算单位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控建设,强化风险防控。

image.png



内控管理师(ICM)”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业知识不足,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