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国企内控风险合规一体化清单编制六步法

2025-09-15 13:59:26

浏览量

6461e71b8c93e.png

一、总体定位与价值

国企内控风险合规一体化清单编制基于 “六步法” 构建体系化路径,以 “流程” 为脉络串联风险、合规、内控,以 “责任” 绑定治理主体,以 “数字化” 实现动态管控,最终形成 “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追溯” 的管理闭环。其核心价值包括:

▲应对监管要求,完成 “合规动作”;

▲深化国企改革(如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防范重大风险(债务违约、腐败案件等),将 “治理优势” 转化为 “管理效能”。

二、六步法详细内容

(一)流程图谱绘制:构建业务 “神经网络”

覆盖治理层(“三重一大” 决策)、业务层(投融资、采购等)、操作层(岗位权限),明确各环节输入、输出、参与主体及流转逻辑,消除管理盲区。

责任分工:内控 / 风险 / 合规部牵头,业务部门(流程所有者)、法务 / 审计 / 党建 / IT 部门协同,最终由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审批。

六步实施:启动筹备(跨部门小组 + 培训)→流程识别(自上而下梳理,形成《业务流程清单》)→分层访谈(治理层访谈 + 业务层 “贴纸法” 研讨会)→绘图描述(用 Visio / 亿图,配《流程说明文档》)→评审确认(部门内审 + 跨部门会审)→汇总统筹(编制《流程图谱手册》)。

国企特色:“三重一大” 流程中明确 “党委前置研究讨论” 节点,如 “投资超 1 亿元需党委前置审议”,并通过《权责划分表》界定党委、董事会、经理层边界。

QQ_1757315603525.png

(二)风险数据库建设:锁定 “靶向风险”

将静态流程图转化为动态风险画像,构建 “风险描述 + 等级 + 诱因 + 案例” 的结构化数据库,为控制措施设计提供靶标。

责任分工:风险管理部牵头,业务部门(主体责任)、战略 / 法务 / 审计 / 纪检部门评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审批。

五步实施:风险识别(流程节点 “头脑风暴”+ 问卷 / 访谈 / 对标)→风险描述(“原因 + 事件 + 后果” 标准化,如 “供应商准入不严导致质量风险”)→风险评估(5 分 / 3 分制量表,L×I=R,用风险矩阵定等级:红 / 黄 / 绿)→根因与案例(5Why 分析法 + 关联内外部案例)→录入审批(Excel/GRC 系统录入,评审后发布)。

特殊要求:合规风险需关联具体法规条款(如《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 32 条),廉洁风险关联党纪党规,且二者 “监管处罚、声誉损失” 权重更高,常定为 “高风险”。

QQ_1757315586171.png

(三)合规义务匹配:筑牢 “底线规则”

将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内部制度拆解为 “应为 / 禁为” 的合规义务,精准映射到流程节点,避免 “无知者无畏” 的违规。

责任分工:合规部 / 法务部牵头,业务部门提义务建议,法务 / 纪检 / 内控部评审,“合规管理委员会 / 总法律顾问” 审批。

五步实施:合规要求收集(覆盖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党内法规等 7 类来源)→义务拆解(“必须 / 禁止” 句式,如 “国有资产转让必须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流程映射(匹配流程节点,明确 “执行 / 监督岗位”)→构建义务库(Excel/GRC 系统,关联风险库)→评审培训(跨部门评审 + 全员培训)。

国企特色:将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转化为量化标准(如 “商务接待人均费用≤X 元”),嵌入报销流程。

QQ_1757315567105.png

(四)控制措施映射:设计 “防御武器”

针对高 / 中风险与刚性合规义务,设计预防性、检测性、纠正性三类控制措施,实现 “风险→措施” 精准匹配。

责任分工:内控部牵头,业务部门设计措施,风险 / 合规 / 法务 / 审计部门评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审批。

五步实施:识别控制需求(关联流程、风险、义务)→设计措施(按风险等级适配:高风险用 “预防 + 检测 + 纠正” 组合,如 “大额支付需双 U 盾 + 定期审计”;中风险用 “标准化模板 + 法务审核”)→定义属性(“动作 + 标准” 描述,如 “尽调报告需 5 家可比公司分析 + 双签”)→整合评估(构建《风险 - 控制 - 合规义务矩阵》)→评审优化(评估有效性、可操作性、成本效益)。

关键要求:控制措施需 “可验证”,避免模糊表述(如 “加强审核”→“招标文件需法务 + 采购部会签存档”)。

QQ_1757315549903.png

(五)责任矩阵分配:明确 “作战地图”

用RACI 模型(执行者 R、问责人 A、咨询人 C、知会人 I)将责任落实到部门 / 岗位,关联绩效与追责,破解 “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

责任分工:人力资源部 + 内控部牵头,业务部门提分配方案,企管 / 法务 / 审计部评审,“人力资源分管领导 + 内控委员会” 审批。

五步实施:识别关键活动(从流程 / 控制中提取,如 “合同审核”)→RACI 分配(每活动 1 个 A,如 “投资决策 A 为董事会”;党委 “前置研究” 为 R,输出供董事会 C)→编制矩阵(Excel 表,纵向活动、横向岗位)→绩效挂钩(内控 KPI 权重:关键部门≥10%,业务部门 5-10%)→融入人力管理(招聘 / 入职 / 轮岗 / 离职均关联 RACI 责任)。

追责机制:双轨制 —— 一般性违规(绩效扣分、通报);国有资产损失(纪检监察 + 党纪政务处分)。

QQ_1757315531530.png

(六)数字化平台部署:打造 “智能中枢”

将前五步成果集成到数字化平台,实现 “流程自动化 + 风险实时预警 + 合规智能校验”,变 “人工驱动” 为 “数字驱动”。

责任分工:IT 部 + 内控 / 合规部牵头,业务部门提需求,风险管理部提预警需求,“信息化领导小组” 审批。

五步实施:需求梳理(转化为《功能需求说明书》,如 “金额> X 万自动推 Y 领导审批”)→系统开发(路径 1:升级现有 OA/ERP;路径 2:新建 GRC 平台,嵌入 “党委前置” 等规则)→数据打通(开发 API 接口,对接国资监管系统、审计系统,构建统一数据库)→移动化推广(开发 APP / 集成企业微信,含待办提醒、风险预警)→上线运维(试点上线 + 规则维护 + 迭代优化)。

安全要求:符合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保障核心数据安全。

QQ_1757315513517.png

四、关键问题

问题 1:国企在编制一体化清单时,如何有效嵌入党的领导,避免 “党委前置” 流于形式?

需从 “流程节点、权责界定、成果输出” 三方面落地:

一是流程节点刚性嵌入,在 “三重一大” 决策流程(如投资、人事任免)中,用特定颜色标注 “党委前置研究讨论” 节点,且在数字化平台中设置规则(如无党委会议纪要,后续董事会节点自动锁定);

二是权责边界清晰界定,通过《权责划分表》明确党委 “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的具体事项(如投资超 1 亿元需前置),区分董事会 “战略决策”、经理层 “执行” 的权限;

三是输出成果可追溯,将党委前置研究的 “会议纪要” 作为下游决策的必要输入(如董事会审议需附纪要),且在 RACI 矩阵中明确党委为 “前置研究” 环节的 R(执行者),确保其意见实质性影响决策。

问题 2:如何平衡 “内控控制强度” 与 “业务效率”,避免因过度控制导致流程僵化?

核心是 “风险导向、分级管控 + 自动化赋能”:

一是按风险等级差异化设计控制,高风险 / 刚性义务采用 “多重强制控制”(如大额支付:职责分离 + 双 U 盾 + 定期审计);中风险 / 倡导性义务采用 “轻量化控制”(如合同:标准化模板 + 法务终审);低风险简化或取消控制;

二是用自动化替代人工控制,将高频控制点(如报销标准校验、审批权限判断)嵌入 ERP/OA 系统,实现自动拦截(如超标准报销自动提醒),减少人工干预;

三是设置合理例外通道,对特殊业务(如应急采购),设计 “绿色通道” 审批流程(如经更高层级 A(问责人)审批后可简化步骤),避免 “一刀切”。

问题 3:一体化清单建成后,如何确保其不是 “静态文档”,而是持续生效的 “管理工具”?

需建立 “动态更新 + 文化渗透 + 考核问责” 三位一体机制:

一是动态更新机制保障时效性,明确定期(年度全面更新、季度高风险回顾)与不定期(法规变化、战略调整等)触发条件,且更新时联动各步骤(如合规义务更新→流程映射→控制措施→责任矩阵→系统配置),确保全体系协同;

二是文化渗透保障自觉性,通过内部宣传(合规标兵案例)、分层培训(员工学红线、管理者学风险)、可视化提醒(办公区张贴关键控制要求),让内控合规从 “强制要求” 变为 “行为习惯”;

三是考核问责保障执行力,将内控职责履行情况纳入 KPI(关键部门权重≥10%),且建立双轨追责(一般性违规扣绩效,国有资产损失启动纪检程序),同时审计部门定期抽查控制执行情况,确保清单落地。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