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流程管理与内部控制,“亲兄弟”or“表兄弟”?

2025-07-14 08:26:38

浏览量

6461e71b8c93e.png

       关于内部控制与流程管理,你是否遇到到下述场景?招聘场景:企业有招聘内部控制或流程管理岗位的,流程管理岗位要求懂内控,内控岗位要求懂流程管理。   会议场景:流程优化或内部控制工作会议上,内控坚持要增加控制点,流程岗抱怨会影响效率;内控审计或评价时,流程或业务部门觉得内控是在挑刺。管理层困惑:发现流程管理岗和内控岗干的活差不多啊,都在搞流程梳理设计,到底是流程管理的事,还是内控的事呢?内部控制与流程管理,到底是不是一回事?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产生混淆?我认为,不管是从事流程管理岗还是从事内部控制领域的,厘清这对管理近亲的边界与联系,不仅关乎专业认知,也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

01  内核不同,各有侧重

1、对流程的基本理解

最近看了一本有关流程管理的书籍,里面对流程定义有很多版本,其中沿用华为的定义,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流程是指为实现客户价值和业务目标,形成的一套规范业务运作的规则机制,是企业经营业务的最佳经验总结。”

华为版定义,超出了我过往对流程比较浅浅的理解,刷新了我对流程的认识~

流程基本要素构成包括:流程目标、流程输入、流程活动、活动关系、关键控制点、流程输出、流程客户、流程负责人流程目标:流程所要解决的业务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交期、成本、质量等;

流程输入:  流程启动或执行所需的资源、信息等;

流程活动:为实现业务目标所执行的任务或动作;活动关系:流程活动间执行的逻辑顺序,常见包括串行、并行、选择(基于判断);

关键控制点:影响流程成败或效果的关键节点,一般为审批决策或检查;

流程输出:流程最终交付的成果;流程客户:接收流程输出或服务的对象,包括外部客户,也包括企业内部客户;

流程负责人:端到端负责流程的决策者、推进者或者跟踪者,即要有人对流程整体或全过程负责。

流程设计离不开上述流程基本要素。

什么是流程管理?

不外乎围绕上述流程的基本要素优化做文章。

流程管理,是以降本增效、改善质量、缩短交期、提升敏捷性与客户满意度为目标,所开展的有关流程设计、执行分析、监控、优化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有了华为版流程式定义,上述流程管理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流程管理每一个目标都并非容易实现,经常出现按下葫芦浮起了瓢的现象。

2、内部控制基本理解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旨在为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根据内部控制概念定义,内部控制要素得包括:控制目标—控制对象—过程—实施主体

控制目标内控目标包括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报真实可靠、经营效率与效果、发展战略实现。相比而言,内部控制目标看起来较为宽泛,影响面也更广,但从内控实践来看,内部控制更加关注以风险为导向,核心目标是防止出错、防范风险、确保报告的可靠性等。

控制对象内部控制对象是风险,风险是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类风险。凡是有经营,有经营就有目标,必然就会面临风险。

过程

关于过程,个人觉得不是很好理解,有时候,给别人讲半天,也讲不明白,甚至把自己还绕进去了~经过多年不断思考与感悟,对过程的理解,应该有几层意思:第一层:对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实施管控的过程;第二层:控制需要随着企业目标及内外部风险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第三层:控制需要做到动态闭环管理,表现为:控制活动是如何设计与选择的? 控制活动是如何持续执行的?

执行依赖哪些信息,信息如何流动?

如何验证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后如何改进?

实施主体内部控制涉及企业所有层级员工,任何一项控制活动的设计、执行、监控及改进均需要有对应的人。核心是不同层级的人员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董事会负责设定基调、监督,管理层负责设计、执行、监督,基层员工负责执行具体控制活动,描述了控制责任在企业组织中是如何流动和落实的。

综上所述,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并不是编写一套制度文件,而是要做到一个动态闭环:

3、内部控制与流程管理主要区别

目标:流程管理强调效率、效果、敏捷性、客户满意度等;而内部控制强调报告可靠性、合规性、资产安全;关注焦点:流程管理关注流程本身设计、执行与优化;内部控制关注流程过程中关键风险点、关键控制点。驱动因素:流程管理驱动因素来自于市场需求、竞争压力、以及流程运行的效率瓶颈;内部控制驱动因素来自于政策法规要求、风险管理、审计检查发现等;典型管理活动:流程管理体现为流程梳理、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自动化设计等;内部控制包括风险评估、控制设计、测试、缺陷整改、合规检查等。价值体现:流程管理关注运营绩效提升,内部控制关注合理保障,降低风险发生或损失可能性。衡量标准:流程管理以运行时间、成本节约、客户满意度为主要KPI,而内部控制强调风险覆盖率、合规率、风险控制在可容忍度内。

02  共生共荣,密不可分

二者有所区别,但更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企业所应用。

本质目标一致两者都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实现,企业战略是决定做正确的事情,而流程管理和内部控制均强调正确的做事情。

流程是内控的载体,内控是流程的安全阀一方面,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授权审批、职责分离、记录核对等,需要依托业务流程,需要嵌入流程中执行。没有清晰的流程载体,内部控制如同无本之木,流程梳理是识别风险点、设计控制措施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为流程设置必要的控制点和红线,让流程在高效运行的同时,不偏离合规与安全的轨道。而内部控制测试和审计是检验流程是否有效执行、是否存在漏洞的重要手段。

流程管理与内部控制具有协同效应一方面,流程优化需考虑内部控制要求,不能为效率牺牲必要的控制,否则风险敞口变大,最终可能得不偿失,增加控制节点会影响速度,但有时慢就是快!比如,产品未经充分试制,转入批产状态,结果在批产环节质量合格率无法得到保证,结果成本增加,客户不满意,市场机会流失等。另一方面,内控改进需要依托流程优化,冗余、低效的控制环节本身可能就是流程优化的对象。好的内控设计,应追求精准控制,而非处处设卡,如将事后检查调整为自动化的事中控制。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招聘流程管理岗或内控管理岗时要求跨界?

一是岗位职责融合趋势,企业越来越需要能同时理解业务、了解流程管理和风险管控的复合型人才,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二是工作内容天然交集,流程管理者需要识别流程风险并设计控制措施(强调内控思维),内控人员需要理解流程才能评估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强调流程思维)。  

三是管理提升的内在需求,企业追求既快又好又安全的运营状态,必然要求流程管理与内部控制紧密协作甚至形成业控一体化视角!

QQ_1752204775892.png

03 管理双修,二者必备!

好的流程管理者,应是个内控专家,具备风险意识,懂得在流程设计中融入必要的、合理的控制,理解业务合规要求,能评估流程变化带来的内部控制影响!

好的内控管理者,也应是个流程专家,要深入理解业务流程是如何运行的,才能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关键控制点,评估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设计出阻碍流程效率的笨拙控制,能从流程优化的角度提出内控改进建议!

不管内控管理和还是流程管理岗位,我们应以管理双修自勉:

一是主动学习跨界管理知识,流程人要学习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内控人要学习掌握流程管理方法论(如BPM、精益生产、精益六西格玛等); 二是在内控或流程项目中刻意练习,积极参与对方的项目,尝试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是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主动与对方部门或同事交流,了解其工作目标与挑战。 

从企业管理视角,建议:

一是调整组织与职责,考虑设立更融合的组织部门或岗位,如流程内控经理,寻找或打造复合性人才,或在项目组中明确要求双方人员深度参与;  二是提供融合性培训,涵盖流程与内控内容的培训课程;三是提倡协同文化,管理层要强调流程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同等重要性,鼓励跨部门合作解决系统性问题。

小结

流程管理是企业的筋骨,追求强健与灵活;内部控制是免疫系统,保障企业健康安全。筋骨强健方能行动迅捷,免疫健全才能走的长远。

两者并非彼此替代,属于共生共荣关系,混淆边界会致管理肌无力,能力割裂则难御风险强敌。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