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
1. 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事业单位必须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其主要负责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和实施以及监督管理工作, 审计工作以及权力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必须要保证监督和审计部门高于其他部门, 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最终发挥出其约束的作用。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要转变。
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逐步的实现为管理服务,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之后能够有效的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并且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工作。逐步转变审计部门的职能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为战略目标服务, 保证事业单位能够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最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为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应该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现代审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逐渐的扩充到事业单位的各个环境, 涉及管理以及经营等诸多环节, 进而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具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不仅需要掌握财务以及审计等知识, 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营经验。我国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经济法律法规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快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工作, 才能够真正的保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高效率以及高质量。
二、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审计的力度不够。
目前,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内部审计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审计部门的地位逐年提高, 权限越来越大, 但是事业单位内审人员毕竟处于事业单位内, 进而就会有诸多影响因素存在, 尤其是各种利益关系, 进而会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 甚至还会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2. 审计的整体制度不够完善。
无论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还是事业单位结合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规章制度, 符合审计的基本原则, 但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事业单位的发展,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必须要求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程序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越来越细化, 如果不能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审计, 就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原始性。
3. 审计力量薄弱。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本身的审计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 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其一, 缺少足够的审计人员, 一些审计项目往往需要多位审计人员进行工作, 我国目前具有诸多艰巨的审计任务, 但是, 并没有得到相关审计人员的充实, 进而无法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 尤其是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跟不上整体的发展, 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二, 事业单位内审人员大多由会计人员组成, 专业性不强, 仅仅熟悉财务知识, 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整个法律法规以及事业单位本身的流程和经济管理模式, 进而导致审计工作十分的片面, 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 对内控制度设计进行评价。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越严格, 控制力越强, 就会从根本上提高审计成本。现代事业单位本身的内部审计主要就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即便能够及时的发现控制系统本身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也必须要坚持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的确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的健全程度。控制成本超出控制收益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所以, 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要真正的了解关键因素, 对于关键环节加强控制力度, 对于不算太重要的因素应该适当的放弃。内部控制制度会随着控制程度的增加而提高相应的成本, 所以, 在进行内部控制设计评价的时候, 及时发现缺陷以及不足等现象之后应该首先确认控制强度, 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最终达到实现事业单位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是当今时代主要的评价方式之一, 必须要充分的调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这也是开展内部执行的基础条件之一。在这个基础上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针对, 并且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检查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并且及时的总结出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另外,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独立的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的编写工作, 将详细情况上报给相关单位的领导和负责人, 及时的提出改进意见, 才能够从根本上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四、完善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作用的改进措施
1. 要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我国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就是纠错为主,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 远远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服务性的内部审计应运而生。所以,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更加重视为管理人员服务, 其主要工作目标就是为经营管理目标服务。新型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可以体现在工作范围以及审计工作方式等两个方面。就工作范围来讲, 审计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财务审计领域, 应该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从审计工作方式来讲, 新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包括了年度、季度以及月度等诸多内容, 改变了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被动工作方式, 逐渐的变成主动工作方式, 其本质也是由传统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
2. 提高和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都会设置在事业单位内部, 进而导致审计部门会受到事业单位的影响, 尤其财务方面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直接影响到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甚至一部分事业单位本身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所以, 必须要将审计部门独立出来, 才能够真正的做好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3. 运用现代控制技术实现审计方法的转变。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当今时代各个领域内都积极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事业单位可以运用现代控制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财务系统。现代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审计方式远远无法适应, 并且逐渐的被淘汰, 必须要积极的应用网络技术完善审计工作,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计算机内部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逐渐的实现了事前审计以及事后审计的有机结合, 审计方法的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化和完善。
4.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工作的主体就是审计人员, 所以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对审计人员的聘用和培训等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并且要严格的执行, 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决定了对于审计人员选拔的严格性和严肃性。必须要重视审计人员本身知识的培训工作, 从而才能够满足现代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知识的要求, 保证审计人员能够掌握丰富的知识, 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解决各种不同问题的能力, 更好的服务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 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