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监管局结合工作实际,全面、系统、客观评估财政监管的业务风险、廉政风险、制度风险,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进一步提高了内控管理的针对性、制衡性、有效性。
一、聚焦主责主业,评估业务风险
聚焦财政监管主责主业,对内控规程执行情况进行内控风险评估。一是以各处室为责任主体,对新业务进行重点评估,及时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审核、超长期国债资金监控等纳入业务风险管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防控措施。二是面向全局党员干部发放内控风险问卷调查,查找业务风险点,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增值税退税审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监管、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对外信息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三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巡视、综合考核和内控自查等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强化廉洁自律,评估廉政风险
结合内部管理工作,对遵守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廉政风险评估。一是对行政、人事、党建等工作,评估廉政风险点梳理的精准性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时修订公文运转、预算财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内控操作规程。二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学习贯彻,评估实施方案制定及执行情况,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活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三是结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评估《河南监管局关于严禁干部违规饮酒的规定》《河南监管局财政监管“八不准”工作纪律》等廉政规定的执行情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三、规范权力运行,评估制度风险
将完善制度作为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抓手,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一是按照财政部内控委工作部署,评估现行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将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嵌入内部控制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二是按照“增”“改”“废”工作要求,评估现行内部控制的适应性,补充更新《财政监管工作制度汇编》《河南监管局内控操作规程》制度文件30项,删除废止文件4项。三是结合财政监管实际工作需求,进一步梳理、细化业务流程,压实岗位责任,完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贯穿内部权力运行全过程、规范全体党员干部。
四、抓好成果运用,发布风险提示
结合风险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全局发布风险提示。一是发布加强支部党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财务报销管理、重点业务风险防范等内控风险提示,督促全局党员干部狠抓内控执行、及早防范风险事件。二是把“当下改”和“长久立”有机结合起来,在立行立改的基础上全面整改,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轮岗人员、新入职人员、借调人员和聘用人员的工作培训,加强对异地检查核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好重点业务的风险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