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关于财政内控建设的决策部署和部内控委工作要求,积极履行内控主体责任,聚焦“四点四度”,夯实内控工作基础,强化内部权力监督,为财政监管内控建设赋能提效。
一、把握好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点”,推动内控制度执行更有“高度”
局党组高度重视内控工作,将其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推动财政内控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内控约束嵌入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健全完善局党组工作规则、局长办公会议规则等,制定执行临时党支部、廉政“两书一员”、业务检查周报等制度机制,设立廉政监督员,将党内纪律规矩贯穿党组议事、廉政监督、日常监管始终,切实抓好内部监督。将内控宣传嵌入廉洁从政警示教育。结合“警示教育周”活动,在廉政警示教育中设置内控专题,编发制度汇编,在开展日常谈话、集体廉政提醒和重要节点廉政提示时均提出廉政内控要求,通过青榕讲堂、内控文化走廊、微信公众号、内控简讯等形式宣传内控成果、分享内控案例等,引导干部提升内控意识。将内控监督嵌入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印发《福建监管局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办法》,明确行为规范“五倡导”“十五禁止”,组织党员干部签订《“八小时以外”自律承诺书》,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二、把握好内控自查自评“落脚点”,推动内控监督管理更有“精度”
锚定内控自查自评“小切口”,坚持将内控自查自评作为检视内控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重点聚焦年度重点业务事项审理、重大财务支出、重要内部管理工作等,扎实做好内控自查自评。自查范围更加广泛。内控自查覆盖范围从年度档案归档审核延伸至重点监管业务审理、重大财务支出、重要内部管理事项等,重点核查各项工作内控流程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关键业务环节风险防控是否有效落实等,不断提升内控自查自评广度。自查内容更加精准。结合监管局年度综合考核要求,监管业务涵盖检(核)查、退税审核、财政运行分析、预算执行监控、重点资金审核及绩效评价等,财务支出涵盖会议培训、2万元以上大额支出、固定资产管理处置等,内部管理涵盖人事政务、保密安全、食堂后勤等,确保重点工作全覆盖。自查手段更加灵活。以局内控委、内控办、内控专班三级联动为组织体系,抽调骨干组成自查小组,通过处室自评、交叉互评、自查问卷、集中评审、专项审理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内控自查,实现“以查促改、以改促建”工作目标。
三、把握好“1+3”内控闭环“支撑点”,推动内控体系建设更有“深度”
搭建“1+3”内控闭环体系,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促进工作提质增效。组织领导是核心。构建起“内控委抓全局、内控办抓协调、内控专班抓日常、机关纪委抓督导”的内控管理框架,为推进内控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是基础。围绕重点监管领域,结合财政部有关制度和监管职能新变化新要求,近年来陆续修订完善党建、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办法57个、内控操作规程32项。过程控制是关键。充分发挥动态监控和过程控制的作用,严格履行“经办初审-处领导复核-局领导终审”三级审核审批制,形成层层把关、复核到位的规范化机制。督办落实是重点。将内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实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化督办管理,按月形成《督办单》、强化督促推动,做实跟踪反馈。
四、把握好巡视审计整改“着力点”,推动内控立行立改更有“速度”
坚持内控工作与巡视审计整改有机衔接,对标巡视审计整改要求,强化问题导向,不断夯实内部控制基础。明确责任分工。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任务、细化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针对巡视审计问题形成内控风险提示3期,提升整改质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各项业务流程,重点关注政务、财务、人事、保密、档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规范和修订完善,补齐内控短板。强化成果运用。发挥内控防错纠偏作用,逐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内控考评,将内控工作开展情况、巡视审计整改情况等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实行重大风险“一票否决”制,将内控工作成效切实转化为内部管理实效,做实财政监管内控建设“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