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400 689 0958

企业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双预防机制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2024-02-20 08:24:22

浏览量

621dae8fd56cf.png

2024年1月9日,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3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两天,几个从事风险管理的朋友,一直在朋友圈探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无非又回到风险管理的理论化传统思维。我跟他们讲:联系国家安全生产法、国资委发布的办法,虽然内容上更多体现于管理体系、责任及事故报告等内容,但置身于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主体的企业,构建组织、责任 、制度、理念、原则、培训、资质等子体系固然重要且必须,核心更反映在安全生产风险识别、控制、隐患排查与治理的运作与管控机制,绝非日常风险管理那种理论化培训般简单。

因为,管理要具体、有形、详备、清楚,而针对安全生产风险、事故隐患排查的管理与控制,除建立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可靠性的管理体系之外,更需要转化为“用确定性去管理不确定性”的压实化工作机制。

至于安全生产法、国资委管理办法的重要意义,我不想多谈,也无须解读。因为,对企业来讲,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本身不是什么新事务。本文侧重安全生产风险双预防机制建立的逻辑思维、实施思路及方法。

01.安全生产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的逻辑关系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首先要充分理解企业希望的最高期望,始终将“零事故、零伤亡”作为追求的绩效目标,然后才能找到构建安全生产体系、体系运作的思路与方法,从而转化为行动。

虽然,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认定标准定义,但对企业来讲,仍不能把发生低于一般事故的普通事故作为可容忍底线,这就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坚持的理念和追求。

所以,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风险等级、隐患等级,需要进行内部自定义,反映的是“从思想上压缩安全生产事故的认识空间”,体现的是“基于风险过程管理的具体实践与企业安全管控要求”。

安全生产风险与事故,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性质的企业来讲,内容与结构可能存在不同,但并不影响我们讨论管理思路与方法。需要认识3个概念:一是如何认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二是企业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的差异;三是从安全事故回溯到风险因素的思维逻辑。

(1)第一个概念认识

记着我在以前文章中曾讲过:企业风险管理,不必花费时间去分析风险与问题的不同,那是学者的爱好,问题在可接受范围内,它就是风险因素,不可接受,它就是问题状态,企业中铁的定律是: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角度,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不同,如果把“零事故、零伤亡”作为安全生产的绩效目标,相对风险来讲,隐患就是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的危险源失控问题,需要立即付诸行动,区别在于因隐患等级的不同,行动程度、采取行动的时间周期、行动前准备等可能存在差异;而作为风险来讲,仍处于受控与监视“是否存在隐患”的状态。所以,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机制,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前移的两道控制关口”,是预防、防控与化解事故风险的行动体现,前者有一定的非强制性意味,而隐患排查与治理具有强制性的意味。

(2)第二个概念认识

本质风险来源于企业从事业务本身,是由于业务、产品属性决定的,也就是说这种风险是企业客观存在的重大风险。比如:航天固体发动机燃剂的压实与缠绕、化工厂的轻油加工与储存等等,都属于易燃易爆品,一旦发生事故,至少都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以上等级,他们都是危险源,但如果从业务空间、范围看,本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并不在于他们本身,而在于“诱发与控制本质风险防控环节”的影响要素,原因是,他们虽然是重大危险源,但由于业务管理的作用,本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低,否则,不可能具备许可条件。

所以,不同企业,由于业态不同,对同样事物安全生产风险的管控重点、隐患排查重点不一定一样,重大危险源不一定意味着重大安全风险,只不过现实中,企业往往仍把他们视同为重大风险,目的是提高“对安全的关注度”,或者不同层级的人员因认识不同而形成。譬如:以前我在航天集团负责风险管理时,并不赞成将型号成功风险作为风险管理重点,这是本质风险,不属于风险管理范畴,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而年年保留,想想能有啥意义?所以,曾给一些部门领导开过一个玩笑:这么多年下来,难道咱们的业务管理没有提升吗?

(3)第三个概念认识

首先,安全生产事故必然带来或人身安全、或经济损失、或影响科研生产计划等不同损失或组合,可以根据标准进行事故程度的结果判定。但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是不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需要结合企业现实进行事故分类。

那么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因素包括哪些?事故一定来源于危险源,全面找到危险源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包括:具有产生、储存能量的物体、载体,如压力罐、储气瓶、电力设备、高空物等;本身具有危险属性的物体,如剧毒物、放射性物质、可燃气体或可爆混合物等可能构成人身伤害的物件儿。其次,还有影响危险源的要素,包括人的不正确作业行为、物体的不良状态、管理缺陷或缺失、环境等等。

危险源并不意味着发生事故,但意味着安全生产风险。从企业来讲,有不同的作业区域与工段范围,为了有效、针对性管理危险源,会导入一个管理的概念,即风险点,以确定危险源的区域或位置分布,由此构建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库,当然有分类、分等的概念。等级,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针对不同等级确定风险解决方案。方案的可落实性、结果的可预见性、状态的可控性、稳定性、应对风险的有效性,即可靠性。对可靠性的监视、发现与衡量,即事故的隐患排查,对隐患采取措施以保持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且不易重复发生,即隐患治理。

需要认识到的是,危险源包括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但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不一定必然伴随着重大事故隐患。从逻辑上,安全生产风险识别、预防与防控在先,隐患排查与治理在后;在现实中,二者往往并行运作。其次,安全风险等级、隐患排查与等级治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节点反映,而是一个往复的识别、评价、管控、监督、发现、治理、总结、改进的动态过程。

02.如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对安全生产风险的管理,既有风险评估的过程,也有制度建设、作业规程设计与执行、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的交叉与综合。日常中,我们谈管理、谈规则、谈内控、谈合规、谈风险管理,往往从单一维度去解读,给人的感觉,似乎每个职能部门各管一方、分头推进,但在现实应用中,一旦反映到场景,职能的界限基本已不复存在,各种措施都会自然体现出来。问题是,很多人做了,却不能正确、清醒地认识到。这就是为什么马云、马化腾等一众大佬,特别烦感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MBA人士、烦感那些夸夸其谈理论人士的原因,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实践体。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有3个共同的特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所坚守的基本原则:第一,安全生产风险可以认为是可控风险,前提是设计的控制措施要周全、可行且处于受控状态,一旦失控,就构成了事故隐患,即现实风险;第二,只要是确认的需要管控的安全生产风险,无论其风险程度大小,追求的是发生可能性要无限接近于“零”,而决定可能性大小的是管理状态;第三,要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发生后的危害后果,从而采取必要防护、隔离、应对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以下步骤,而不是风险管理流程的理论表述,现实中,风险管理也要转化为企业的习惯:

一是根据企业现实,定义安全生产事故构成,划分为事故类型及等级定义。我理解安全生产事故是一个大概念,应该包括环保、消防、生产安全事故、厂区安保、保密等等,与企业业务性质、安全文化有关,不要受到组织职能划分的影响,从而缩小体系孤岛效应。

二是以事故预防为线索,全面识别危险源。危险源与企业承担的任务、目的、安全要求、风险承受度有关,可以“人、机、料、法、环”为线索进行识别。无论是事故、危险源、风险、隐患等都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结合事故等级梳理危险源、危险发生后的后果程度。

对危险源控制来讲,首要的是要减少数量,不必要的危险源要撤销;其次,要根据后果程度梳理现有的控制措施,包括本体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人员防护控制、应急预案等,是现实控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再次,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应该包括三大要素:可能性、与人的接触频率与关系(事故等级认定涉及人的伤亡)、后果程度,根据设定的等级标准确定风险等级;最后,分析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控制的完善、补偿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需要建立“一致性”标准。很多时候,企业容易陷入定量评价的迷途,但如果深挖底层逻辑,很多看似的定量,也是通过定性判断、人为量化设计进行的设定。为什么这样做呢?要找到一个以分值套用的等级,以体现相对的客观性、行动的一致性。

三是按照所有危险源进行的风险评估等级结果,确定重大风险、重要风险清单,对每项风险从系统角度提出多方位的控制方案。因为任何风险,仅靠单一的现场控制方法,并不一定取得实效,需要针对特定风险提出系统化措施,包括人员安全培训、上岗资质、应急管理权限设计(确定的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紧急状态处置规定等)、演练、操作与现场监控责任落实到人、风险管控目标衡量的指标设计等等。

四是根据风险点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的管理监控责任。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与治理,从安全生产法规、国资委管理制度等都提出“责任子体系”,包括“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逐级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岗双责制等,都需要找到责任落实路线,做到责任到人。所以,从责任体系建设角度,是一个自上到下,也是一个自下到上的往复过程,管安全生产与监督者,与管业务、管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实施路径与责任属性不同。前者负有夯实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基础的责任,后者侧重于过程实施中执行监管、发现隐患与处置的责任。

五是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分析、控制措施、责任落实的建立过程,就是安全生产风险数据产生的过程,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事故隐患数据库,是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管理数据的职责,也是提高监督、治理效能的支撑条件。

03.如何进行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

事故隐患,指的是危险源处于失控或局部失控状态的表现,意味着事故发生可能性的提高、事故苗头的出现。按原理来讲,隐患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但需要认识到,隐患也是相对的,由隐患危机度、忍受度决定,隐患治理不能一刀切,需要进行等级管理,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监督、治理措施,是一个管理相对标准化的概念。

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既有再检查、再评价、再评估的内容,也有人人参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构成。既有对制度、作业规程设计、执行有效性的审视、评价与检查,也有对危险点场所环境、危险源现场环境、人员责任落实、作业操作与监控规范性、设备设施状态、事故应急装备及防护措施的全面排查过程。譬如:专项检查、定期排查、节假日检查等等,依据管理制度实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常态化的日常自查、互查,以及所有人员对隐患状态的发现与及时报告机制,需要建立可操作的表单,而不能仅仅成为一种鼓励或提倡的空虚政策。

需要说明的是,检查、监督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控,制度遵从、作业规程的执行、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性等是合规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进行等级划分,也是一个风险评估的过程。由于隐患治理涉及危险源的各种控制措施,我们不太好表述,以设备安全为例进行说明。

对风险性比较突出的本质安全生产风险,设备的安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要素,也是保障企业科研生产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其目的、作用划分隐患等级,可以划分为潜在性缺陷、经验性缺陷、突发性故障、事故等类型,从而找到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潜在性缺陷可以采用预防性措施。譬如,日常检查、关键部件更新等;经验性缺陷可以采用预测性措施,譬如,定期维护与保养、计划性维修、设定使用期限、换新等措施。

突发性故障是不可预测的,在企业中并不少见。需要根据危险源的等级,设计具体的控制措施。譬如,对于重大故障可以导致确定性事故或灾难的,需要紧急应对,可以授权现场相关人员紧急临时决策与处置;非特别紧急的处置,需要履行必要的程序等等,隐患的排查与治理,跟管理具有一致的道理,也都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事故隐患的排查,可以预先建立隐患等级判定标准,根据紧急度、隐患程度、等级采取对应的治理计划;无论是否发现隐患,都需要保留排查记录;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04.结语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管理体系。本文仅就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与治理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在具体实施中,与企业的性质、管理基础、安全文化、合规管理等紧密相关。

接触过不少企业,在分析其规章制度过程中,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一般都比较完善,主要原因是法规、上级管控要求比较规范,具有非常好的参考、借鉴、转化基础和条件。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制度的健全,并不意味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到位,因为,来自于上级的安全生产制度,与企业本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定位上存在很大不同。

相对国资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落实来讲,企业从管理角色的设置与责任的明确、组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对各级组织责任的明确、培训与资格管理、防护、可认识到危险源的可视化标志等等,都不会构成明显障碍。

问题在于,安全生产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数据的管理、控制标准的建立,以及事故隐患的具体化管控、针对性措施的建立等等,在管理的具体、有形、详备、清楚方面,企业之间的差异表现会非常明显。恰恰这些危险源管控、现场管理与运作、现场预防性作业操作、隐患报告与经验反馈等,往往是企业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最直接因素。因为,企业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是目的而是保障措施,真正的目的是 —— 不发生安全生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