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监管局坚决贯彻刘昆部长在2023年财政部内控委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树立“抓好内控是基础、不抓内控是失职”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内控执行为抓手、以深度自查为重点、以问题整改为先导、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五位一体”工作思路,全方位增强内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以严格内控管理促进制度执行和治理效能提升,推动财政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完善内控制度,夯实工作基础
落实刘昆部长“全面系统评估监管局内控制度,修订完善监管局内控操作规程”的要求,将制度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夯实内控工作基础。紧密结合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实际,结合巡视、综合考核、内审等整改要求,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认真查找内外风险点,落实责任防范风险。进一步完善制度定期清理、“自查+检查”双查、内控问题倒查、内控工作考评等制度机制,及时开展内控风险评估和制度修订,将内控规范与工作实际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问题导向、规范有序、上下衔接、全局参与的内控管理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内控制度的实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内控执行,压实各方责任
深入落实财政部党组“持续抓好内控制度执行”的要求,以内控制度执行为重要抓手,抓准抓牢要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将内控工作和预算监管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发挥内控在优化内部管理、防范业务风险、提升预算监管能力上的监督和保障作用,持续在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严格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形成有效的内控工作成果转化机制,以内控促改革、以内控强管理、以内控提质效,增强落实财政部党组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各处室要自觉强化内控责任意识,将内控工作和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汇报,让内控制度真正“长出牙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三、加强深度自查,有效防范风险
坚持关口前移,将开展自查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以有深度、有力度的自查精准“瞄准”“捕捉”内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短板领域和风险事项。局内控办根据综合考核管理办法和内控考核实施细则等要求,结合审计、内审、巡视等查出问题,制定内控自查评价方案,全面组织开展内控自查。自查工作注重聚焦重点岗位,紧盯关键环节,将审核审批、债务监管、绩效评价、财会监督等工作作为风险防控重点,把内控监督贯穿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坚持边自查边整改,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做好自查总结。注重内控考评结果运用,真正评出先进,找出差距,使考评结果成为激励先进,督促落后的风向标,推动监管局内控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抓好问题整改,推动标本兼治
坚持将抓好问题整改作为提高内控工作质量、提升内控工作能力的关键举措,着力在夯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上下功夫、出实招。自觉以审计、巡视、内控考核查出的问题和自查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查找风险隐患,强化责任落实,推动问题整改,切实做好整改“下半篇文章”。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要善于置于全局中去审视,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分析,注重从内控上追根溯源,做到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手段,有针对性地改进相关工作、完善相应制度、消除监管盲区,做到标本兼治。同时,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理念,对各类通报中发现的其他单位存在的内控问题,也注重加强自我审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五、研发信息系统,提升工作效能
按照财政部党组统一部署,立足监管局实际,深刻把握财政内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内控工作提质增效的实现方式和科学路径,在谋划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将内控工作作为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着力提升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在整个财政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下,充分考虑内控要求,进一步明确内控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研究内控规则嵌入信息化系统方式和关键业务节点风险控制方法,将内控管理覆盖财政监管工作全过程,实现内控工作和业务工作在信息系统中的深度融合和有机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