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分享:风险、内控、合规、法务、审计一体化,关键要弄清楚这20个关系

2023-07-26 14:16:29

浏览量

621dae8fd56cf.png

2019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也被称为101号文,文件整合了以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12年《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68号文等为代表的风险管理1.0时代政策文件,以及2018年《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后修订为合规办法)的相关要求,对中央企业提出“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一体化管控思路,将中央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推进到了2.0时代。

2019年,就在101号文件发布的前几天,我写了同样一篇体现体系融合观点的《大风控—如何打开风险、内控、合规、审计、监察的职能边界》文章,并将公众号名称由“风险管理世界”改为“大风控”,为的就是推广和宣传大风控式的一体化融合风控体系。

我体会到,为了应对不确定时代的挑战,组织变革从纵向压缩到横向拉通都是必然选择,风控体系也是一样,一定会从割裂的、散落在不同职能的管理风险的要素整合起来拉通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增强组织整体风险画像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这是融合体系出现的底层逻辑。

随后,在企业的探索中,“X位一体”方式的融合体系开始不断演变出现:

三位一体:风控、内控、合规;

四位一体:风控、内控、合规、法务;

五位一体:风控、内控、合规、法务、审计;

多位一体:风控、内控、合规、法务、审计、纪检、监察...

2022年,在多位中央企业"大风控"职能负责人的支持下,我们编写了《国有企业风控融合体系实践与案例》一书,选取了10家有代表性的央国企一体化融合体系探索案例,分享给各家企业和从业者学习参考。

这期间,也非常关注各个企业在此领域的实践,期待能有一些好的模式、好的做法涌现出来。最近和几个中央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聊,他们都向我分享了各自单位现阶段在这条路上探索的做法和一些挑战。

我发现,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虽然都启动了融合风控体系的工作,但融合的方式、进度和阶段差异还是非常明显,如果把融合分为实质工作的融与组织职能的合两部分,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不融不合的一体化

虽然101号文发布了三年多了,但由于原来各职能自成体系,改变需要自上而下推动,有些企业在推动各项工作之间的联动、协同,工作内容没有融、组织职能也没有合,运动式的要求一过,还是回到了你是你、我是我的最初,导致工作既没有融也没有合。

2、只合不融的一体化

这是目前看到的比较多的一种类型,这几年的风控融合要求,很多企业把职能先合并到了一个大部门,风控、内控、法务、合规,四位一体的职能设置居多,但工作内容还是延续之前的做法,因为各自体系之前国资委都有单独一条汇报内容,为了保持一致,还是各自负责一块。我经常开玩笑说,为了合这个规,没办法融合,算不算风险?

3、半融半合

有些企业将相关性比较大的风险和内控职能合并,将法务和合规职能合并,组织上和工作内容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都不彻底。

有些企业不是不想融合,关键是不知道怎么融合,要想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融合,有两个前提要搞清楚:

1、这几个子体系到底是干什么的,如何定位准确?(我是谁?)

风险和内控争论了多年,基本上厘清了两个体系各自的侧重,合规是这两年刚推出的,还处于摸索和建设期。相比而言,法务是最成熟的,所以我们也看到这几年很多的融合体系是由原法务职能牵头在整合。

2、子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相互之间如何从分离到协同、从协同到融合?(我们什么关系?)

总体而言,对于融合体系,我们对各自体系本身的理解应该不是当下最大的问题。而摆正这几个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目前最紧要的。我们以比较常见的包含五个职能的“五位一体”风控体系来看,如果想要建立融合体系,最重要的是把五项工作两两之间的20条关系链搞清楚(如下图)。

比如:

关系1,风控对于内控的作用和意义,风控对内控的输出有哪些?

关系2,内控对于风控的作用和意义,内控对于风控有哪些输出可以用?

......

依次类推。

搞清楚这20类关系,是职能和工作走向融合的前提,是一体化体系建立的基础。

image.png

后面几周我们将围绕这20个关系详细论述一下这几项工作两两之间的关系,同步分享一些参考案例,为了一体化体系可以更深入的融合并最终融为一体。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前提,就是这套体系和公司价值创造主系统之间的关系?我想说的是,不管设置什么职能、什么体系,都要时刻牢记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价值创造活动,这是任何职能和工作存在的前提,所谓有为才能有位,建体系不是目的,不要混淆目标和手段,就像我在《莫让各类“体系“阻碍了企业发展的脚步》中提及的:

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企业的水系统,这个水系统出问题,企业就会死掉。我们提出的各个子系统是水系统的添加剂,让水有了颜色和味觉,这样感觉更容易描述了,但最根本的还是水本身。只研究添加剂,而忽略了企业基础水系统的水质,那是舍本逐末。企业的所有的子系统都应该围绕如何优化水质,不能建隔立堰,形成自循环的小系统,割裂和整个系统的连接,那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今天把这些职能拆解开来看,是为了更好理解它的功能和运作方式,一旦内容理解透彻后,其实不必拘泥于具体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而不是现在很多企业做的内容服务于形式,如果真能把这些要求都融于业务之中了,一套体系都没有又如何?来源:大风控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