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合规管理体系?
合规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有效防控合规风险,将合规要求嵌入到经营管理活动,并为之构建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特别管理体系的过程。合规要求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
合规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防范和化解各类法律风险,维护企业稳定运行和良好声誉。
二、为什么要建设合规管理体系?
建设合规管理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全面推进依法治企要求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合规风险也日益突出。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合规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责任、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害等后果,甚至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合规意识和能力,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廉洁经营、安全经营,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人民需求提供坚强保障。
三、如何建设合规管理体系?
(一)建设合规管理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有关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合规管理全过程。
2. 坚持全面覆盖。将合规要求嵌入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员工,实现多方联动、上下贯通。
3. 坚持权责清晰。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合规”要求,明确业务及职能部门、合规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职责,严格落实员工合规责任,对违规行为严肃问责。
4. 坚持务实高效。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的合规管理体系,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人员的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二)建设合规管理体系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明确组织和职责。根据企业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等,合理设置合规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配备专业化的合规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指导。
2. 制定合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行业标准等,制定合规管理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构建分级分类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及时修订完善,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3. 建立运行机制。建立合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机制,全面梳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合规风险,制定风险清单和应对预案。建立合规审查机制,将合规审查作为必经程序嵌入经营管理流程,对重大决策事项和重要合同进行合规审查。建立应对处置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合规风险事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建立违规问题整改机制,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等,堵塞管理漏洞,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4. 加强监督问责。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奖惩激励等挂钩。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纪检监察机构和审计、巡视巡察、监督追责等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对合规要求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按照规定开展责任追究。
5. 培育合规文化。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能力,树立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廉洁经营、安全经营的理念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合规氛围和习惯。
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点有哪些?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在建设合规管理体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合规风险边界和重点领域,避免一刀切或走过场。
2. 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协作关系,避免职责模糊或重复叠加。
3. 要注重从源头上防控合规风险,避免事后补救或应付了事。
4.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合规管理效率和效果,避免人工操作或低效运行。
5. 要加强与下属企业的沟通协调和指导监督,推动形成统一的合规标准和要求,避免分散管理或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