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什么是内部审计思维?

2023-03-23 15:30:57

浏览量

image.png

我们看看以下列示的是不是内部审计思维?

1.客观性思维。为什么内部审计要强调独立性和客观性,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要透过事实看到真相,通过获取审计资料和信息来还原事实的真实面目。能够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是对内部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内部审计人员被事物表象所蒙蔽,那么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是错误的。内部审计人员不是怀疑一切,而是通过逻辑分析、事实分析来判断表面的事实是真还是假,不能轻易妄下结论。

2.批判性思维。内部审计人员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挑毛病、找问题”,但这只是表面。什么是批判性思维?通俗地讲,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更全面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评价一种或一类事物,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方面。批判性思维不是去否定事物,而是判断出事物更全面的客观属性。内部审计人员的批判性思维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要拿出评判的依据,得到不同的结论。批判性思维也不是抬杠,而是要揭示事物的另一面。审计人员要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和视角,指出经济事项的另一面。

3.风险性思维。既然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就要对所发现问题的风险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估。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险,并且能够评估风险的大小、对组织的影响等等。现代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也是一名风险管理师,对风险理论要有系统性的了解。很多管理者知道做某些业务操作违反政策和制度,但迫于业务压力容忍此类业务操作的发生。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就不能仅仅指出业务操作的违规,还要指出此类业务操作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风险,风险损失和可能性有多大。

4.控制性思维。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找到问题发生的业务流程是否存在控制缺陷。随着内部审计人员面对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越来越庞大,即使已经开始大数据审计,也不能进行100%的排查,而检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是对风险高效地把控。有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从一个问题点发现一条业务线的控制是否薄弱。就像火车停靠车站以后,检修工人用锤子敲一敲,听声音就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

5.战略性思维。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越高,眼光也会更开阔,也更可能以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审计工作带给组织的影响。成熟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会片面地把发现问题作为衡量自己成绩的唯一尺度,而是把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作为更高的追求。具备战略性思维的内部审计人员更具有前瞻性,会更加深入地剖析问题的动因和影响,能够透过执行层面的问题看到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的问题,甚至是治理层面给的问题,也能够给组织的决策层提供决策的建议,而不是具体问题的建议。

6.数据性思维。内部审计人员都是靠事实和数据说话。传统审计时代,内部审计人员也是要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技能。而大数据审计时代,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把数据分析的作用发挥得更大、更广泛。数据性思维下,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将审计程序以审计模型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平台中运算,发现异常数据,获得审计线索和疑点。在大数据思维下,内部审计人员还可以发现异常的关联性关系,从而突破以往经验和知识的限制。

也许大家觉得以上的六种思维的前后顺序应该调整一下,也许会觉得不止六种思维,还会可能觉得还有其他的思维方式更能代表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来源:综合互联网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