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51 0105 1188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监督审计制度,确保其约束力

2023-03-08 14:45:40

浏览量

image.png

前言

依据绩效考核制度落实结果考评工作,对各项工作执行结果展开评价,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展开具体分析,并通过加大员工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严格依据制度落实,规避或减少随意性工作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 

(一)强化思想建设,提高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立足单位发展实际,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并革新工作模式,使其符合单位长久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召开以内部控制为主题的培训交流会,让全体员工知晓内部控制对单位实现长久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使其自主学习内控知识,确保每位员工均能主动投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同时使其能够依据规章制度落实自身工作职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二)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管理者应结合单位实际发展需求,对内部控制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与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即审批某项经济活动与执行该项经济活动职务相分离,执行某项经济活动与监督该项经济活动职务相分离,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以此遏制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第二,完善责任制度。建立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等制度,确保制度对各项工作的约束力;依据岗位工作内容划分职责及权限,严格依据授权审批等相关制度,实现问责到人。 

第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依据岗位职责细化、量化考核指标,通过确保其全面性和可行性,强化执行的约束力,并将其与部门和员工绩效相挂钩,落实奖惩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并究其原因,从而及时实施针对性解决策略。对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效果较优者可给予适当奖励,如外出学习、薪资奖励等,反之给予惩处,以此警示其他员工。

(三)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员工需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明确自身职责,可依据既往出现的风险问题,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单位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做好预测、评估及应对工作。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树立以预防风险为主的思想理念,重视风险的评估、监控与防控,通过确保风险评估能够贯穿内部控制各项工作全过程,实现全覆盖。

再次,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预测风险对业务活动造成的损害,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防控策略。

最后,单位可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访谈以及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单位风险防控现状及风险点,并重点关注组织机构、信息化管理建设与内审体系等方面的风险,从而建立风险评估和动态监督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监督职能,提高决策执行力

一方面,成立监督审计部门,保障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监督职能,加大执行力度。该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各环节的全程监督工作,通过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记录结论与整改意见,帮助各部门及时了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依据整改意见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不断调整。监督部门需要对改进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促使内部控制建设水平能够得到持续提高。 

另一方面,完善监督审计制度,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不可只关注各部门人员工作的完成情况,而应加大质量与效率的把控力度,保障单位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加强审计问责机制,及时发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并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及负责人责任。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第一,单位管理者需要转变思想认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识到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应将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合理应用至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实现有效融合,包含采购、经费报销等环节,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将相应的工作指令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编入,然后将其转化为信息数据,以此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从而使其朝程序化方向发展。

同时,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以保障各项工作规范化。 

第二,应成立项目小组,由其负责对各部门工作需求进行调研,做好前期信息管理系统工作,通过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使其能够满足单位发展需要。可与第三方科技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适应各部门需求的信息管理软件,或对单位已有的无法解决全部工作的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此为单位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环境。

第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落实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通,确保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传递,通过保障其时效性与准确性,实现信息同步流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四,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单位要对各项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定期检查,设置防火墙,锁定企业内部局域网网络地址,确保信息共享能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隔离外部网络,抵制木马病毒侵害,以此保障信息安全。 

(六)引育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依据岗位需求,明确招聘要求,拓宽招聘渠道,面向全社会招纳贤才,通过招聘公告发布、筛选、面试、笔试与录用等环节,为单位引进高素质人才。

落实择优录取原则,即招聘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思想认知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录取人员在入职时即参加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以此为单位注入新的力量。

其次,组织在职工作人员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可结合不同部门实际岗位需求,聘请专家不定期召开专题讲座,对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具备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展开经验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鼓励在职工作人员考取相关证件,如会计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等,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网络教育、学校再教育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将其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人才管理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为人才储备工作提供保障。

最后,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展开不定期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对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奖励,反之使其接受再教育,以此使其自身综合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