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财政部党组和部内控委加强财政内控建设的工作要求,黑龙江监管局党组高度重视,精细部署,2022年共修订47项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形成全新版《财政部黑龙江监管局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涵盖各项业务工作和内部管理事项,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有效防范廉政和业务风险,为更好履职尽责提供坚强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局党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内控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升财政管理水平、防范业务和廉政风险的重要举措。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传达关于内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压实各处室负责人为本处室内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树牢内控理念,做好处室内控工作。二是抓好专项内控办法、内控制度的学习培训工作。内控委组织各处室人员开展内控专题学习,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征求各处室意见,指导党员干部吃透文件精神、把握内控要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履职本领。
二、推进内控建设,完善内控规程
坚持“废、改、立、留”并举,坚持问题导向,内控与业务紧密结合,逐步形成适应监管局新职能的内控制度体系。一是明确规范标准,结合工作实际,梳理监管局更名设立之后财政部下发的各类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内控修订原则、体系框架等,重新制订审核、审批、核查、检查等9个内控操作规程模板。在统一模板的基础上,各处室各负其责,对本处室具体工作进行针对性修改,确保同一类型的操作规程间具有相似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间在总体结构上具有一致性。二是做好查缺补漏,对延续性工作和转型后的新增业务以及对财政部授权开展的各项财政监管工作,逐一核对是否有相应的内控制度。聚焦关键业务和核心权力,开展“穿透式”全流程重点复查,确保内控操作规程合规、业务流程清晰、风险研判到位、主体责任明确、防范措施有力。
三、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
一是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的要求,重新梳理每项业务流程之间的岗位职责及处室间的职责边界,确保每一项业务工作有效衔接,避免责任不清、职责缺位。对业务涉及多个处室的,确定牵头处室重新归纳梳理,坚持责任到人。二是结合监管工作实际,明确细化岗位责任,注重将业务具体到事项,事项具体到岗位,岗位具体到个人,构成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责任链条。强化挂职干部、具体经办人的内控制度学习,不断提高内控制度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切实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使内控工作成为防范风险、发现问题的“显微镜”和“放大镜”。